文昌哪个巷子有姑娘,文昌哪条胡同有女子
文昌哪个巷子有姑娘
最近总听人念叨文昌哪个巷子有姑娘,这话听着怪新鲜的。要说文昌这地方,我打小就在这儿长大,青石板路磨得发亮,老槐树底下总聚着下棋的大爷。突然冒出这么个说法,倒让我想起件趣事——去年夏天有个外地来的摄影师,扛着相机在巷子里转悠半天,最后蹲在李家祠堂门口拍门环,说是要找"有故事的画面"。
其实啊,要说文昌哪条胡同有女子,这话得往细里琢磨。东街裁缝铺的陈阿姨算不算?她五十出头了,可那双巧手能给旗袍绣出会飞的凤凰。每天清晨总能看见她端着搪瓷盆在门口泼水,水花在朝阳里亮晶晶的,像撒了把碎银子。
西巷口幼儿园的刘老师也是个姑娘家。下午四点准能听见她带着孩子们念童谣,软糯糯的声线顺着风飘过墙头。有回我见着她蹲着给小姑娘系鞋带,马尾辫扫过肩头,那画面比什么精致插画都动人。
要说最特别的,得数南胡同开茶室的那个姑娘。叁十来岁的年纪,总穿着亚麻长裙,店门口吊着风铃叮当响。她煮的凤凰单丛带着蜜香,有次闲聊说起,她原是学设计的,后来觉得"该让老巷子飘点新茶香"。
老巷新事
前阵子梅雨天,我在茶室躲雨,正好遇见社区书记来商量端午活动。那姑娘拿出本手绘地图,上面标满了巷子里会剪纸的婆婆、会做竹编的老伯。"咱们该让更多人知道",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"每条巷子都有宝贝"。
这话让我想起早些年巷子的模样。那时候傍晚家家飘炊烟,王奶奶站在院门口喊孙子吃饭的声音能传半条街。现在虽然安静了些,但周末常有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惫濒辞驳,就为录下李爷爷拉二胡的调子。
昨儿个路过豆腐坊,看见那姑娘正教老板娘用手机接外卖订单。热腾腾的豆浆味混着手机提示音,倒成了巷子里新鲜的和声。老板娘笑着擦擦手:"这下连城南的人都尝得到咱家豆花了"。
所以要是现在还有人问起文昌哪个巷子有姑娘,我准会告诉他:从东街走到西巷,从清早的裁缝铺到深夜的茶室,姑娘们正用各自的方式,让老巷子活出新鲜劲儿。她们就像慢慢舒展的茶叶,在沸腾的水里找回自己的香气。
黄昏时我又拐进南胡同,风铃正响着。茶室姑娘在教几个孩子用榕树叶吹曲子,断断续续的调子伴着炊烟盘旋而上。或许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,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巷弄里,悄悄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