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街景
常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
每次从常熟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往车站背后那片老居民区张望。你说怪不怪?明明前面是崭新发亮的站前广场,可一转身,隔着条马路就能看见几排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中间夹着条窄窄的巷子。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索性绕过花坛,真往那巷子里走了进去。
刚踏进巷口,温度好像突然降了两度。阳光被两边屋檐剪成细长的带子,斜斜地落在青石板上。有户人家把竹椅搬到门外,椅子上躺着只花猫,肚皮随着呼吸一起一伏。再往里走,听见哗啦啦的洗菜声,接着是热油下锅的滋啦声,葱花爆香的味儿顺着门窗飘出来,直往鼻子里钻。
巷子宽的地方能并排走叁个人,窄的地方得侧着身子过。墙根处晾着几双布鞋,鞋底朝外晒着太阳。二楼窗户伸出的晾衣竿上,衬衫袖子被风吹得晃晃悠悠,像在跟路过的人打招呼。这些细节拼在一起,突然让人想起小时候住过的老街。
走着走着,在巷子中间看见个修补鞋摊。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给一只皮鞋换底。他摊子就占了一平方米见方的地方,所有工具都收在旧木箱里。我站在旁边看了会儿,他头也不抬地说:“这巷子啊,我待了二十年了。”说完继续专注手里的活计,锤子敲打鞋底的声音在巷子里传得老远。
其实这条车站后方的小街景最打动我的,是它和火车站形成的反差。百米之外,人们拖着行李箱行色匆匆,广播里班次信息不停轮播。可巷子里的时间仿佛是另一种流速,老人在树荫下下棋,主妇坐在门槛上择豆角,外卖电动车偶尔鸣笛穿过,大家也只是稍稍让开,然后又回到原来的节奏。
巷子尽头有家卖梅花糕的小铺,炉子支在门外,冒着甜甜的热气。老板娘说她们家在这儿叁代了,火车站建站时还以为会拆迁,结果这片保留了下来。“现在倒好,”她笑着把糕点包好递给顾客,“好多旅客专门绕过来买呢。”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零星灯火。不是车站那种明晃晃的照明,而是从窗户里透出来的、暖黄色的光。我又回头望了望这条常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安静地卧在高大的车站背后,像城市飞速发展中一个温柔的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