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邻近巷道两百元一回
那天路过耒阳火车站,碰见个老熟人蹲在出站口抽烟。他朝我努努嘴,眼神往西边那条巷子瞟:"还记不记得以前那儿有个老师傅?"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,青石板路被午后的太阳晒得发白,几个菜贩子正收拾摊位准备收工。
巷子口第叁家修鞋铺子早就换了招牌,现在改成卖麻辣烫的。我突然想起十年前总爱在这儿转悠的老陈,他那辆二八大杠永远停在电线杆底下。有回我皮鞋跟掉了,他一边粘鞋底一边念叨:"耒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你说贵不贵?"我当时没明白,后来才懂他说的是隔壁旅馆钟点房的价钱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傍晚五点半,火车站广播开始播报列车到站时刻。巷子突然活了过来,拉面馆的蒸汽混着炒菜的油烟,把整条街罩在暖黄色的光晕里。卖水果的大嫂扯着嗓子喊"砂糖橘十块钱叁斤",声音能盖过火车的汽笛。我站在修表摊前看老师傅修表,他鼻梁上架着寸镜,突然抬头说了句:"邻近巷道两百元一回,这价码十几年没变过。"
巷子深处那家旧书店还开着,老板老周正踩着梯子整理书架。我提起老陈的典故,他扶着老花镜直笑:"哪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?当年纺织厂女工赶夜班,花两百块在附近租个屋子睡四小时,比回乡下划算。"他抽出一本泛黄的《耒阳地方志》,翻到某页指了指:"这巷子往前数叁十年,可是正经的职工休息区。"
麻辣烫的香味飘进来,几个刚下火车的年轻人正在挑串串。穿工装的大叔独自坐在角落,就着瓶啤酒吃冒菜。我突然觉得,那些对于耒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的传闻,或许只是外人想当然的揣测。就像巷尾裁缝铺李婶说的:"过日子的事,哪能件件都摊开来说明白?"
夜幕完全降下来时,我在巷子口遇见巡逻的片警小张。他正帮水果摊收遮阳棚,警服袖口沾着片菜叶。"这条巷子啊,"他抹了把汗,"白天走叁轮,晚上过行人,二十米外新盖的酒店标间要298,咱们这儿小旅馆还是收两百。"
回去时又经过修鞋摊旧址,麻辣烫老板娘正在擦桌子。铝盆里的红油汤底咕嘟冒泡,像极了这条巷子绵延不绝的市井气息。或许明天该带外地朋友来看看,真正的耒阳味道,都藏在这些青砖灰瓦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