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坊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150元的温情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06:02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那盏路灯总是忽明忽暗的,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。我裹紧外套往巷子深处走,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,空气里有股潮湿的泥土味。就在第叁个拐角,那家亮着暖黄色灯光的麻辣烫店还开着,门帘上印着褪了色的“150元畅吃”字样。

老板娘正往锅里下豆皮,热气糊住了玻璃窗。有个穿校服的男生站在价目表前犹豫,手指在“150元包月”那几个字上来回比划。“阿姨,真的能每天来吃吗?”他最后还是掏出叁张皱巴巴的五十元纸币,像是把整个月的零花钱都押在了这里。

两个客人的相遇

第二天傍晚我又路过,看见男生正把碗里的鱼丸夹给对面扎马尾的姑娘。“你总把好吃的给我...”姑娘声音很轻,像巷口被风吹起的槐花瓣。男生用勺子搅着汤:“反正我办了这个150元套餐,管够。”他们头顶挂着块小木牌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“本日特供:海带结”,是老板娘的女儿用彩笔画的。

后来我常能遇见他们。有时是共吃一碗多加辣的红薯粉,有时是分享刚烤好的糍粑。有回男生对着数学卷子发愁,姑娘就用筷子蘸着汤汁,在餐巾纸上画辅助线。那些数字和公式落在油渍斑斑的纸上,竟显得特别温柔。

深秋下大雨那天,店里的挂钟敲了七下。姑娘独自坐在老位置,对着凉透的碗发呆。门帘突然被掀开,淋成落汤鸡的男生举着伞冲进来,怀里揣着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的练习册:“跑了好几家书店才买到...”他头发还在滴水,姑娘突然就哭了。

冬天第一场雪时,他们并排站在巷子里看老板娘挂新年装饰。男生悄悄把姑娘的手揣进自己羽绒服口袋,两个人呼出的白气在路灯下绕在一起。我突然想起柜台玻璃板下压着的旧照片——二十年前的老板娘也扎着马尾,和一个穿校服的男孩头挨着头,背后是刚开张时崭新的“150元包月”招牌。

春天来得很快,槐树冒新芽时他们开始带着真题集来店里。有次听到姑娘说想考南方的大学,男生搅拌麻辣烫的手顿了顿,汤汁溅出来几滴。那天他默默往她碗里多加了两个福袋,那是姑娘最爱吃的。

六月傍晚我经过小巷,看见老板娘在调整价目表。“还坚持150元呢?”隔壁五金店老板搭话。她笑着往辣锅里添高汤:“这些年物价涨了多少轮啊...但总有孩子需要个能天天见面的地方。”

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是在夏末,两人拿着相同的录取通知书来告别。男生第一次点了不是套餐的菜品,姑娘往他碗里埋了个荷包蛋。“等寒假回来...”后半句被鸣笛声盖过了。老板娘送他们自己腌的辣酱,用红绳系着漂亮的结。

巷子还是那个巷子,暖黄灯光下又坐进新的年轻面孔。价目表上“150元包月”的贴纸边角有些卷边,但数字始终没变。有时深夜打烊,能看见老板娘对着旧照片擦柜台,玻璃板下多了一张新的合影——两张青春笑脸紧挨着,背后是永远滚烫的麻辣烫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