迁安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迁安微信附近人3小时300元
最近在迁安的几个本地聊天群里,总有人提起那个让人心里犯嘀咕的话题——微信附近的人功能里,偶尔会冒出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账号。头像闪闪烁烁的,介绍里写着“迁安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这样的字眼,底下还跟着几乎一样的说法“迁安微信附近人3小时300元”。这事儿吧,我寻思着得好好唠唠。
那天下午隔壁老张来串门,说起他侄子差点被骗的经历。小伙子刚毕业回来工作,晚上闲着刷手机,就看到这么个账号在附近列表里飘着。对方说话特别热络,叁句不离“300块就能见面聊叁小时”。老张的侄子差点就转了账,幸好老张多问了一嘴:“这年头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?”
这事儿背后的门道
说来也巧,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表弟。上周一起吃饭时聊起这个现象,他皱着眉头说,最近叁个月接到类似咨询多了起来。这些账号通常用虚拟定位,说话都像背台词似的,等你真要见面就找各种理由推脱。有个做滨罢的朋友告诉我,这些账号经常换头像和昵称,但“迁安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这个说法就像个固定模板,隔段时间就会冒出来。
记得上个月在龙山河公园遛弯,听见两个年轻人在长椅上争论。戴眼镜的那个说:“这不就是典型的套路吗?”另一个穿运动服的还不太信:“万一真有人需要陪伴呢?”结果你猜怎么着?隔周就在社区公告栏看见民警贴的防骗提示,里面特别提到要警惕这种标榜“物美价廉”的邀约。
我琢磨着,这些人专挑傍晚六七点出现,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刚下班,心里空落落的。他们像钓鱼似的撒网,就等着有人上钩。有次我故意加了个这样的账号试探,对方开口就是“哥哥你在哪儿住”,第二句就问“现在方便转个定金吗”。这话术生硬得,连楼下小卖部老板都能听出不对劲。
其实想想也挺纳闷的,明明都是差不多的套路,怎么还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?楼下理发店的托尼老师说,他有个顾客就因为轻信这个,被骗了六百块钱。那个人后来还挺委屈:“她说就在迁安大酒店门口见面,我都走到那儿了,她又说要交安全保证金。”
现在这些人的手段也在变。以前直接要钱,现在会先发些模模糊糊的照片,或者假装跟你聊会儿天。但说到最后,还是绕不开“迁安微信附近人3小时300元”这个主题。就像提前写好的剧本,不管剧情怎么发展,结局都是让你掏钱。
有时候在早点摊吃豆腐脑,能听见街坊们议论这些事。开出租车的李师傅说得最在理:“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?真要是有,早就被抢光了,还能轮到你在微信上捡漏?”这话糙理不糙,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理儿。
现在每次看到手机弹出附近的人的通知,我都会多留个心眼。毕竟在这网络时代,隔着屏幕谁也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谁。那些看似诱人的条件,背后可能藏着我们想象不到的陷阱。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: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却有很多坑等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