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低价通话服务咨询
最近在玉溪的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——就是对于“玉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”的服务。乍一听这个标题,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:现在初中生都开始搞副业了?其实啊,这事儿还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。
电话那头到底在聊什么
我特意打听了一圈,原来这根本不是啥商业活动。这事儿最早是从几个初中班主任那儿传出来的。有些孩子家里条件不太好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学校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后,就想了个法子——组织高年级同学轮流陪这些孩子通电话,聊聊天、辅导作业什么的。那“100元3小时”又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就是象征性地收点电话费,免得总是老师自己掏腰包。
说起来也挺让人心疼的。有个初二男生跟我说,他爸妈在深圳打工,一年就回来一次。平时遇到不会的数学题,连个问的人都没有。现在好了,每周都有学长学姐主动给他打电话,不光讲题,还能聊聊学校里的趣事。他说,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每周那通电话了。
这种学生低价通话服务咨询慢慢地就在玉溪各个中学传开了。现在不少学校都在考虑推广这个做法,毕竟花的钱不多,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为什么这样的服务会受欢迎
其实想想就明白了。现在的初中生,看着啥都不缺,实际上心里都憋着好多话没处说。跟爸妈说吧,他们总是叁句话不离学习;跟同学说吧,有时候又不好意思。要是能有个既懂他们、又不会笑话他们的人听听心里话,那该多好。
我认识的一个初叁女生说得特别实在:“有时候就是想知道,我现在的烦恼是不是别人也有过。跟学长学姐聊天才发现,原来他们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,说的建议特别管用。”
这么说来,这个“玉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”的服务能火起来,还真不是偶然。它正好填补了现在教育里的一个空白——既不是正式的心理辅导,也不是严肃的课业辅导,就是单纯地陪孩子们说说话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大人们忙着挣钱养家,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的情绪需求。有时候想想,孩子们要的其实不多,就是有人能认真听他们说说话。这个服务之所以能被大家接受,就是因为它解决了这个最根本的需求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不断完善。比如怎么选择合适的通话对象,怎么保护孩子们的隐私,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。好在现在各学校都在慢慢摸索,争取把这个服务做得更好。
其实类似的尝试在其他地方也有。有的学校组织“心理委员”,有的开设“树洞信箱”,都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有个倾诉的渠道。看来啊,关心孩子心理健康这件事,已经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了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来前几天在街上碰到的一位家长。她说最开始听说这个服务时还不太放心,后来看到孩子每次通完电话都开开心心的,也就慢慢理解了。现在她反而会主动提醒孩子:“这周是不是该跟学长打电话了?”
你看,好东西就是这样,用着用着就被大家接受了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任何服务都要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,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时候。好在目前看来,各学校在这方面都考虑得比较周到。
说到这里,我倒觉得这个“玉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”给我们提了个醒: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,未必需要多么高大上。就像这样朴实的陪伴,反而最能打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