陇南寻找卖学生的小妙招,陇南学生售卖技巧分享
这两天跟一个在陇南做特产生意的朋友喝茶,聊起生意经,他冷不丁冒出一句:“现在啊,最难的不是找货,是找学生。”看我一脸疑惑,他笑着解释:“不是真去‘卖’学生,是让学生群体帮我们卖货,或者吸引学生来消费。”这话一下子点醒了我,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校园市场嘛!陇南高校虽然不多,但职业院校和中学群体相当集中,这片市场确实值得好好琢磨。
学生这个群体,有个最大的特点——信自己人。你跟他说破天,不如他同学发条朋友圈管用。朋友之前试过在校园里摆摊,效果普普通通。后来转变思路,找了几个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做校园推广大使,情况立刻不一样了。这些学生知道同学们喜欢什么、怎么说话才不让人反感,推广起来事半功倍。
小妙招的核心是互利共赢
光让学生帮你卖东西可不行,得让他们尝到甜头。朋友设计了个简单的分成机制,学生每推广成功一笔订单,就能拿到一定比例的佣金。更妙的是,他还定期举办“校园创业之星”评选,给表现好的学生发荣誉证书和额外奖励。对学生们来说,这不仅是赚零花钱,更是积累社会实践经验,简历上也能添上漂亮的一笔。
说到具体的陇南学生售卖技巧分享,朋友提到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做法——把陇南特产“年轻化”。比如当地的核桃、花椒、橄榄油,直接卖给学生们可能不太对路。但他们开发了独立小包装的椒盐核桃、花椒调味酱,价格不高,正好适合学生在宿舍当零食或做饭用。包装设计也很潮,符合年轻人的审美。这些小改动,让传统特产一下子打开了年轻市场。
线下活动也得跟上节奏。朋友他们在校园里不搞硬推销,而是组织些有趣的体验活动——手作花椒香包、橄榄油护肤品顿滨驰,这些活动本身就能吸引学生参与。在轻松的氛围里,产物信息自然而然地传递出去。很多学生体验后,主动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,这又形成了一轮免费传播。
说到底,在陇南做学生市场,关键是要放下身段,真正理解年轻人的想法。你不能总端着“我在卖东西给你”的架子,而要变成“我提供你需要的东西”的朋友姿态。朋友说,有次他们搞活动,几个学生提出产物包装可以更环保些,他们认真听取并改进了,结果这批环保包装的产物特别受欢迎。你看,学生们的创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现在朋友的公司已经建立起一个两百多人的校园推广网络,覆盖了陇南主要院校。这个网络不仅帮他卖货,还成了新产物创意的来源。他说,下一步打算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进来,比如邀请他们参与产物设计,甚至共同开发专属于学生群体的陇南特色产物线。让学生从被动的消费者,变成主动的创造者和分享者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朋友的一句话:“别总想着怎么‘卖学生’,要多想想怎么‘和学生一起卖’。”这话糙理不糙。在陇南这样的地方,市场不大但很集中,用心经营好学生群体,他们能带给你的回报,可能远超预期。毕竟,年轻人代表着未来,今天播下的种子,说不定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