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西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附近学生约叁小时100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问,鸡西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事儿靠谱吗?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我也愣了半天。这说的到底是学生聚会还是兼职活动?后来仔细琢磨才发现,原来是个挺有意思的社区活动。
上周六我特意去现场看了看。在鸡西城郊的一个社区中心里,差不多百来个学生正忙得热火朝天。有的在布置展板,有的在排练节目,还有个男生扛着摄像机满场跑。组织活动的李老师告诉我,这个“叁小时”活动已经办了半年多,每周六下午准时开展。
活动背后的故事
问起为什么要搞这个活动,李老师笑了笑说:“现在学生放假不是玩手机就是打游戏,我们想着能不能把大家聚起来做点有意思的事。”他们最开始只是在社区群里发了个通知,没想到来的人越来越多。现在每次活动都能保证有百人左右的规模,正好应了那个“约100”的说法。
我注意到有个戴眼镜的女生一直在调试投影仪,就过去搭了句话。她叫小杨,是附近师范学校的大二学生。“最开始我来这儿就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学分,”她推了推眼镜,“但后来发现特别有意思,现在每周都来。”像小杨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,很多人在这个活动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活动现场分成了好几个区域。左边是手工艺区,十几个学生正在做剪纸;右边是读书角,几个文静的学生在交流读书心得;最热闹的是中央舞台区,一群学生在排练话剧。虽然人多,但整个场地秩序井然,每个人都在专注自己的事情。
负责协调的王同学告诉我,他们每次活动前都会在群里投票决定主题。“这周是做传统文化,上周是环保主题,大家用废旧物品做了很多创意手工。”说着他拿出手机给我看照片,确实有些作品做得挺精致。这种每周变换主题的方式,让学生们始终保持新鲜感。
说到鸡西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个模式,确实挺特别的。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活动,叁小时足够让学生们静下心来认真做件事。而且百人左右的规模既不会太冷清,也不会太过拥挤,正好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。
天色渐晚,叁小时的活动也接近尾声。学生们开始收拾场地,互相道别。有个男生边走边和同伴说:“下周六你还来吗?我觉得今天这个剪纸还挺好玩的。”听到这话,我突然明白这个活动的意义了。在手机占据大部分时间的今天,能让学生们放下屏幕,面对面交流叁小时,确实是件难得的事。
离开时回头看了眼渐渐安静的社区中心,忽然觉得这样的活动或许能在更多地方开展。毕竟,学生们需要的不仅是书本知识,更需要这种实实在在的互动和交流。虽然每个地方情况不同,但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形式,确实给年轻人提供了个不错的社交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