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州100块钱叁小时服务,霍州叁小时百元体验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在聊霍州100块钱叁小时服务,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好奇——这年头一百块能干啥?喝两杯奶茶看场电影就没了,但在霍州,居然能换来整整叁个小时的体验?
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老城区的服务点。接待的是位笑容淳朴的大姐,她边整理手里的工具边解释:"咱们这儿就是实打实叁小时,从传统手艺体验到本地小吃制作都能选,很多人专门开车来就为这个。"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竹编半成品,"上周还有个太原来的姑娘,学编篮子上了瘾,临走非要加钱多待会儿呢。"
叁小时里的慢时光
选了陶艺体验,坐在透光的作坊里,陶土在转盘上慢慢成形。指导老师说话带着霍州特有的拖腔:"急啥咧,叁个钟头够你折腾的。"确实,平时总盯着手机赶时间,现在反而能定下心来琢磨手法。隔壁桌的阿姨边拉坯边聊天:"比打麻将强多啦,这做完还能带回家当花瓶。"
中途休息时遇到几个常客,他们管这叫"霍州叁小时百元体验"。穿格子衫的大哥说得实在:"周末来这儿做木工,比在棋牌室抽烟强,孩子最近还夸我手艺好。"他展示手机里照片,是个榫卯小木凳,"材料费都包含在100块钱里,带回家特有面子。"
最让我惊讶的是遇到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。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正踮脚学剪纸,她妈妈笑着说:"比游乐场值多啦,至少能安静叁小时。"红纸屑落在孩子睫毛上,她小心翼翼地捏着剪刀,那专注劲儿让人想起我们小时候玩泥巴的时光。
转到美食区时,正赶上师傅教做霍州饸烙面。围着布裙的学员们手忙脚乱地压面,灶台上热气蒸腾。"力道要匀,"师傅挨个纠正动作,"老祖宗传下来的木床子,比机器做的筋道。"满屋麦香里,有个小伙子抹着汗笑:"回去能给女朋友露一手了,这可比送花实在。"
临走前看到服务台的本子,密密麻麻写满留言。有画着笑脸的"下次还来",有歪歪扭扭的"爷爷编的篮子最棒",还有句特别戳心的话:"原来一百块能买到这么踏实的快乐。"
回程路上算了下账,现在随便找个咖啡馆坐会儿都要几十块,而这叁个小时里,既学到了手艺,又带回了作品,更重要的是那种全身心投入的充实感。突然理解为什么"霍州100块钱叁小时服务"能口口相传了——在这赶路都嫌慢的年代,有人愿意给你留出整块时间,让你亲手创造点什么,这本身就很珍贵。
月亮升起来时,我抱着自己做的陶罐走在青石板路上。罐子不算完美,边沿还有点歪,但插着在院里摘的狗尾巴草,倒也别致。巷口飘来别家做饭的香气,忽然觉得,这样的下午才叫过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