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西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事件
这几天,我们这个小县城的朋友圈都被一件事刷屏了——潞西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。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,你说现在的小孩,打个电话怎么能花掉这么多钱?
我头一回听到这个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事件时,正坐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里。老板娘一边刷手机一边念叨:“这得是打了多少国际长途啊?”旁边等公交的李老师推了推眼镜说:“我教了这么多年书,还是头回听说这种事。”
电话那头到底说了什么
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纳闷的。小杨是潞西某中学的初二学生,平时看着挺文静的一个孩子。他爸妈都在外地打工,每个月按时给他寄生活费。那天他妈妈往他手机里充了800块钱话费,结果不到一个下午,全打没了。
后来问了才知道,这孩子是在网上认识了个所谓的“游戏陪玩”。对方说能带他打排位,条件是得保持通话状态。好家伙,这一通就是叁个小时,话费跟流水似的往外淌。小杨自己也懵了,他说根本没意识到花了这么多钱,光顾着打游戏了。
这事儿传到学校后,班主任王老师直叹气。她在班会上说:“同学们啊,这不是钱的问题,是你们对虚拟和现实都分不清了。”确实,现在很多孩子觉得手机里的世界就是全部,手指一点什么都有,哪知道背后都是真金白银。
小杨的邻居张阿姨跟我说起这事直摇头:“他爸妈在工地上搬砖,得搬多少天才能挣回这800块?”这话听着挺扎心的。我们这地方,800块钱够一家子一个月买菜了。
要说这潞西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最让人担心的是,现在这种套路越来越多。有的说是线上辅导,有的说是心理疏导,都是按分钟收费,专挑不太懂事的中学生下手。
我特意去问了移动营业厅的小刘。他说最近确实接到过几起类似的投诉,都是家长来查孩子的话费明细。“最夸张的一个,一个月光这种增值服务就花了小两千。”小刘边说边摇头,“这些孩子压根不知道,电话那头可能就是个专门骗话费的工作室。”
其实想想也挺无奈的。现在很多家长外出打工,只能靠手机跟孩子联系。结果手机反而成了最费钱的东西。就像这次的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事件,说到底,是不是因为平时太缺少陪伴了?
这两天路过学校,总能听见家长们在讨论这事。有个妈妈说以后要把话费套餐改成固定的,还有个爸爸说要把孩子的手机设成只能接听不能拨打。办法想了不少,可总觉得治标不治本。
倒是小杨的班主任想了个主意,在班里搞了个“合理使用手机”的讨论会。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该怎么用手机,既不能因噎废食,又不能放任自流。听说效果还不错,至少孩子们开始意识到,手机里的每个操作都连着现实生活。
这事到现在还没完全平息。小杨的爸妈特意从外地赶回来,说要好好跟孩子谈谈。看着他们一家叁口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也许这次的话费事件,反而让他们多了些相处的机会。
说到底,这潞西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。技术在进步,生活变方便了,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沟通,反而变得稀缺了。这通天价电话,到底值不值,恐怕还得每个人心里好好掂量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