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河间同城学生约见500元
昨天在群里看到那条“河间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的消息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这年头,怎么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?正想着,隔壁李大姐敲门进来,愁眉苦脸地说她家读初二的孩子最近总抱着手机不撒手。
我给她倒了杯茶,听她絮絮叨叨讲了半天。原来她家孩子最近总说要去同学家写作业,可好几次都回来得很晚,身上还带着零食的味道。最让人担心的是,孩子书包里突然多了个新文具盒,说是同学送的,可那个牌子的文具少说也得两叁百。
这事不简单
李大姐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:“咱家条件一般,平时给孩子零花钱都掐着算,哪来的钱买这么贵的文具?我偷偷翻了孩子手机,看到一个群里在传什么河间同城学生约见500元,这心里直打鼓。”
我听着也觉得不对劲。现在有些孩子攀比心重,为了买个新手机或者时髦鞋子,什么歪主意都想得出来。但更可怕的是,万一遇到不怀好意的大人,那后果都不敢想。
正说着,楼下传来几个初中生的说笑声。其中一个男孩炫耀着新球鞋:“我爸答应月考及格就买,我找了个学长帮忙补习,一次两百,再凑几次就够了。”这话听着让人心里发沉。
李大姐坐不住了,急着要去找老师。我劝她先别急,这事得讲究方法。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强,直接戳破反而不好。我们商量着,得先弄清楚孩子最近都和什么人接触,零花钱都花在哪儿了。
晚上我特意在小区广场转了转,果然看到几个初中生聚在角落,拿着手机比比划划。隐约听到他们在讨论“来钱快”的法子,还有个孩子在问“河间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靠不靠谱。听得我后背发凉。
回家路上,碰见邻居张老师在遛狗。说起这事,她直叹气:“我们班上也发现类似情况,有学生私下交易作业答案,一次五十、一百的。这些孩子啊,光知道要钱,却不知道有些底线不能碰。”
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地想,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?我们那时候虽然也调皮,可绝不会动这种歪脑筋。是家长太忙疏于管教,还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孩子?
第二天一早,李大姐红着眼睛来找我,说孩子在房间里哭了一夜。原来她好好和孩子谈了一次,孩子终于承认,确实看到过“河间同城学生约见500元”这样的信息,虽然没参与,但班上确实有同学在偷偷做这种事。
“孩子说,那些同学都觉得来钱快,还能买想要的东西。”李大姐的声音都在发抖,“要不是及时发现,说不定哪天就……”
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。孩子就像小树苗,长得歪了得及时扶正。关键是要让他们明白,世界上有些东西比钱重要得多——比如尊严,比如安全,比如踏踏实实走正路的安心。
后来听说学校专门开了家长会,还请了派出所的民警来普法。那些乱七八糟的群都被清理了,孩子们也慢慢回到了正轨。不过这件事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:孩子的世界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。
现在每次看到穿校服的学生,我都会多留意几眼。他们这个年纪,正是需要正确引导的时候。有时候我在想,也许我们该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,听听他们的想法,而不是总用“忙”当借口。
其实孩子要的不多,就是被理解、被关心。当他们遇到困惑时,能有个说话的人;当看到诱感时,能有人及时拉一把。这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