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宁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,附近的人如何辨别商家与个人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,前两天我表妹突然发微信问我,说她在海宁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,总看到些头像靓丽、动态暧昧的账号,心里直打鼓:这些到底是不是做推销的?她这句话,可把我给问住了。
那些若隐若现的暗示
咱们先琢磨琢磨这类账号常有的特点。你刷附近的人时,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头像要么是精致到像杂志封面的自拍,要么就是带着明显品牌濒辞驳辞的图片。点进朋友圈一看,好家伙,叁天可见算客气的,能看到的几条不是产物特写就是收款截图,偶尔穿插着“感谢小姐姐信任”之类的文案。这种账号啊,十有八九是在做线上销售。
我有个在海宁皮革城做生意的朋友说了句大实话:“现在正经做微商的,谁还成天发‘加我领优惠’那种硬广啊?都学精了,先把自己包装成时尚达人,偶尔晒晒客户好评,让你慢慢放下戒心。”
藏在细节里的辨别窍门
那咱们普通用户该怎么判断呢?其实有几个小方法。比如看地理位置,要是某个账号显示的定位天天在银泰城、人民广场这些商圈转悠,那就得多个心眼了。再瞧个性签名,如果写着“带你淘遍海宁好货”或者直接留微信号的,基本可以确定是商家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商家也聪明,会把资料设置得特别生活化。这时候就要看互动了——你试着发个表情过去,要是对方秒回“亲需要什么”这种标准客服腔,那基本没跑。要是隔半天回句“你是?”,那倒可能是真人。
我邻居张阿姨上个月就遇上这么个事儿。她在微信附近的人里加了个自称在海宁住的小姑娘,看朋友圈全是晒包包和化妆品。聊了几天后对方开始推荐产物,张阿姨差点就心动下单了。幸好她女儿多问了一句,发现所谓“海宁本地货源”其实是从义乌发的货。
留给真实社交的空间
现在这情况确实让人挺矛盾的。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本意是方便邻里相识,可如今却被太多商业信息淹没了。有时候真想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几个附近的朋友,却发现满屏都是广告账号,这种感觉就像去菜市场想买新鲜蔬菜,结果每个摊位都在卖预制菜。
记得去年在海宁南关厢历史街区,我亲眼见到两个通过附近的人认识的画友,人家就是纯粹交流水彩画技巧,现在成了固定写生的伙伴。这种真实的社交连接,才是这个功能最初让人心动的地方吧。
所以下次再刷到可疑账号时,不妨多留个心眼。毕竟在虚拟社交里保持警惕,也是对真实社交的一种保护。咱们海宁人向来实在,与其在虚拟世界里猜来猜去,不如周末约上叁五好友去鹃湖走走,那才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交流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