肇庆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附近哪条巷子实惠
刚来肇庆大学城那会儿,每天最头疼的就是吃饭问题。食堂连着吃叁天就腻了,门口的商业街看着花样多,可钱包实在扛不住。后来跟着本地同学混久了,才慢慢摸到门道——原来真正好吃不贵的地方,都藏在那几条弯弯绕绕的胡同里。
要说肇庆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学生们第一个指路的准是桂花巷。这条巷子窄得只能并排走两个人,可烟火气浓得化不开。巷口阿姨卖的牛杂汤,十块钱满满一碗,萝卜炖得透亮,汤头能鲜掉眉毛。往深处走,烧腊店橱窗里挂着的油鸡叉烧,色泽亮得晃眼,十五元双拼还送例汤,老板总会多给一勺卤汁拌饭。
巷子里的秘密据点
有次下暴雨困在巷子里,意外发现烧鹅店后面还藏着家糖水铺。老板娘边搅着锅里的红豆沙边说:"我们在这开了八年,学生都知道从后门进来。"五块钱一大碗的芝麻糊,磨得细滑浓稠,冬天捧在手里暖乎乎的。这些老店从不挂醒目招牌,可饭点儿总能看见学生熟练地钻进某个小门洞。
其实要找实惠的巷子,还有个笨办法——看哪家店本地学生多。有回在杨基巷看见排长队,凑近才发现是卖鸡蛋仔的夫妻档。大叔麻利地翻转模具,大婶负责装袋收钱,刚出炉的鸡蛋仔脆香烫手,原味才六块钱。学生边排队边聊:"这周第叁次来了,比商场里便宜一半还不止。"
傍晚时分最适合逛这些巷子。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橘色,空气里混着炒粉的锅气、烤红薯的甜香。煲仔饭的老板记得熟客的口味:"还是腊味加个蛋?"揭开砂锅盖那瞬间,滋滋作响的米饭带着焦香,总能让人忘记明天还要交论文的烦恼。
在这些巷子里吃饭,总能碰上趣事。上次在咸水角店遇到毕业十年的学长,他说每次回肇庆都要来这家店,味道还和当年用搪瓷碗打饭时一样。老板在一旁笑道:"你们呀,从穿校服吃到穿西装,我油锅都换了叁口。"
雨后的巷子别有一番风味。水珠从遮雨棚边缘滴答落下,肠粉店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。点份鲜虾肠粉坐在角落,看老板用刮板利落地卷起粉皮,酱油淋下去的刹那,香味就窜进了鼻腔。这种舒坦,不是网红餐厅能给的。
或许这些巷子迟早会被改造,但至少现在,它们还在那里。当你在自习室学到头昏脑胀时,当月底生活费所剩无几时,总还有几条熟悉的巷子亮着暖黄的灯,用二十块钱就能换回满血复活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