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阳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衡阳巷弄情缘在何处
巷口的风,吹过谁的思念
那天下午,我又拐进了那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边的老墙爬满了青苔,空气里飘着隔壁阿婆家煨汤的香气。说实话,每次走进这种老巷子,心里总会冒出那个问题:衡阳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呢?这个问题像个老朋友,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。
我放慢脚步,看见前面一对小年轻。男孩骑着老式自行车,女孩侧坐在后座,手里还拎着一袋刚出锅的油条。女孩的笑声像铃铛一样清脆,男孩的白衬衫被风吹得鼓起来。他们拐过墙角不见了,只留下渐渐远去的说笑声。这画面,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春天。
那时候我也在这条巷子里遇见过一个人。是在那个总飘着墨香的书店,我们在同一个书架前伸手拿同一本书。手指不小心碰在一起,两个人都慌慌张张地缩回去,然后相视一笑。后来我们总约在那个书店见面,他爱看武侠,我爱读散文,但我们都喜欢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,阳光透过木格窗棂,在书本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
巷子里的爱情啊,其实就藏在这些细碎平常里。可能是早餐店老板娘多给打工小伙加的一勺辣酱,可能是理发店老师傅边剪头发边听老太太唠叨家长里短,也可能是那两个每天在巷口下棋的老爷爷,一个输了就耍赖,另一个总是笑着让他悔棋。这些瞬间,你不仔细看就错过了。
隔壁李阿姨家的女儿,去年嫁给了巷尾开修车店的小伙子。两人是初中同学,各自在外面闯荡了几年,最后都回到了这条巷子。女孩在小学当老师,男孩的修车店生意不错。每天黄昏,都能看见他们并肩在巷子里散步,有时牵着手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。李阿姨常说,这俩孩子是吃巷子里的米、喝巷子里的水长大的,根都扎在这里了。
巷子里的时光很慢,慢到足够让一份感情慢慢发酵。不像现在外面那些速食爱情,在巷子里,一切都还保留着老派的味道。追求要写情书,约会要提前在公用电话亭约好,吵架了也会因为巷子太窄,第二天买菜必然碰上,看着对方拎着菜的笨拙样子,忍不住就笑了,气也就消了。
我走到巷子深处,那棵老槐树还在。树干上还能模糊看见当年谁刻下的名字,虽然已经被岁月磨得几乎认不出来了。树下的石凳换过新的,但位置没变。突然明白了,衡阳巷弄情缘在何处这个问题,答案可能就藏在每天的烟火气里。是清晨第一笼蒸包的雾气,是午后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,是傍晚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。
天色渐渐暗了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窗户里透出的光是暖黄色的,像老照片里的色调。我站在巷口回望,整条巷子安静下来,只有偶尔传来的电视声和炒菜声。这种踏实的感觉,大概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这里找到爱情,又守住了爱情的原因吧。
离开巷子时,我又看见那对骑自行车的年轻人。这次他们停在水果摊前,女孩踮着脚在选桃子,男孩在旁边付钱。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长,交迭在一起。我忽然觉得,衡阳巷弄情缘在何处这个问题,其实每个生活在巷子里的人,都用自己的一天又一天,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