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做服务的小巷子,乐山老街服务小径
乐山做服务的小巷子
那天下午太阳有点晃眼,我拐进这条巷子纯粹是因为迷了路。手机导航在这里信号断断续续的,像是被什么东西给挡住了。也罢,既然来了,就随便走走吧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有些斑驳,爬山虎倒是长得挺欢实。走了没几步,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,是个老师傅在修自行车。他头也不抬,手里的活计却没停过。“师傅,这巷子叫什么名啊?”我凑近问了句。他这才抬起眼皮看了看我:“没名字,大家就叫它老街服务小径。”这名字挺实在的。
再往里走,发现这里藏着不少小门面。有个裁缝铺子,老板娘正踩着缝纫机给客人改裤脚;隔壁是配钥匙的小摊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对着光亮仔细打磨钥匙齿。这些不起眼的小店,却像是这条巷子的毛细血管,给周围的居民提供着最实在的生活服务。
我突然想起小时候住的大院,那时候胡同口也有这样的修鞋摊、理发店。没想到在乐山的老城区里,还保留着这样的光景。这些手艺人做的不只是生意,更像是在维系着一种快要消失的生活方式。
老街的温度
巷子中间有家杂货店,门口摆着几个小板凳。我买了瓶水,就坐在那儿歇脚。店主是个爱聊天的大姐,她说这条巷子里的店铺,最少的也开了十几年。“现在到处都在拆,就我们这儿还留着。”她说这话时,语气里带着点骄傲。
正聊着,来了个老奶奶,说是家里的高压锅坏了。大姐二话不说,从柜台底下掏出个本子,翻了个电话号码:“你去找巷尾的老李,他专门修这个。”这种邻里之间的互助,让我想起小时候住筒子楼的日子。
说实话,现在要找这样一条乐山做服务的小巷子,还真不容易。满大街都是连锁店、网红店,装修得一个比一个精致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可能少的就是这种人情的温度吧。
修车师傅忙完了手里的活,点上一支烟休息。我问他生意怎么样,他笑了笑:“够吃饭就行。主要是街坊邻居都熟悉了,他们离不开我,我也离不开他们。”这话说得朴实,却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。那些小店门口都透出温暖的光,像是黑夜里的星星点点。我起身准备离开,回头再看这条乐山老街服务小径,它安静地卧在城市的一角,不张扬,却不可或缺。
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,仿佛刚才的经历像是一场梦。但我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,那条巷子依然会准时醒来,继续它平淡而又温暖的日常。也许再过些年,这样的地方真的会消失,但至少现在,它还在那里,用最朴素的方式,守护着这座城市最本真的生活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