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大学城约找学生,附近学生见面邀约
最近常听朋友提起当阳大学城附近学生邀约的事儿,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昨天路过大学城旁边的奶茶店,刚好碰到几个学生在商量周末聚会,让我想起自己刚毕业那会儿。
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当年真不太一样,他们更懂得怎么利用身边资源。就拿约见同学这件事来说,不光是为了玩,更多时候是在交流学习或者讨论社团活动。比如上周叁下午,我在图书馆自习区就看到几个建筑系的学生凑在一起改设计图纸,桌上摊着厚厚的资料,边讨论边标注,那种认真劲儿特别打动人。
意想不到的收获
有一次在校园咖啡馆等人,无意中听到旁边桌的对话。两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交流实习经验,学计算机的男生给学营销的女生演示怎么制作数据可视化图表。这种跨专业的交流特别自然,就像平时聊天一样,但双方都收获了不少新知识。
其实在当阳大学城这块,类似的见面机会还真不少。食堂叁楼新开的共享学习区就经常有学生在那边小组讨论,有时候是准备演讲比赛,有时候是排练文艺汇演。前两天路过,还看见几个同学在练习辩论赛,那股认真劲儿把路过的老师都吸引过去给了些建议。
说到约同学见面,现在大家更喜欢选在校园里的公共区域。教学楼下的休闲区经常能看到叁五个同学围坐着,有时候是在商量暑期社会实践的方案,有时候就是在交流最近看的书。这种随性的见面往往比正经八百的会议更有创意,时不时就会蹦出些有趣的点子。
记得上学期末,偶然在操场遇到几个大二学生在讨论志愿服务项目。他们坐在看台上,一边看着跑步的同学,一边规划着要去社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。后来这个项目真的做成了,还收到了街道送的锦旗。
说起来,这些见面邀约最重要的就是那份真诚。不是为了应付差事,而是真的想和同学交流想法。就像前两天在篮球场边,几个不同年级的同学坐在场边休息时,聊起职业规划,大四的学长分享面试经验,大二的同学听得特别认真。
现在天气转凉,图书馆的研讨室变得更抢手了。经常能看到同学们提前预约,带着笔记本电脑和参考资料来开会。虽然讨论的内容各不相同,但那份投入的神情都差不多。有时候推门进去借书,能感受到那种专注的氛围,让人不忍心打扰。
其实在大学城附近找同学见面,最重要的是提前约好时间地点。教学楼下的布告栏经常贴着各种邀约便签,有的是招募项目组成员,有的是寻找一起晨读的伙伴。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,反而比手机消息来得更有人情味。
最近发现食堂二楼的卡座区也很适合小聚。不像图书馆那么安静,也不像操场那么喧闹,恰到好处的背景音让交流变得轻松。经常能看到同学们在这里讨论作业,偶尔传来轻声笑语,整个氛围特别舒服。
说起来,这些见面最珍贵的地方在于自然而然的交流。没有刻意安排,只是恰好有空,恰好想找同学聊聊。就像昨天在校园林荫道上碰到的那几个同学,边走边讨论着下周的课堂展示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,那画面现在想起来还挺温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