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州泄火的小巷子,定州静心的小巷
这条小巷子藏在定州老城的东南角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槐树把阳光筛成细碎的金子。住在巷口的王大爷常说,这巷子有种说不出的劲儿,闷着头走进去,再烦躁的心都能慢慢静下来。
要说这巷子的妙处,得从清晨说起。天刚蒙蒙亮,卖豆腐脑的叁轮车轱辘声由远及近,伴着各家院门"吱呀"开启的动静。这时候巷子里飘着的,是早点铺子蒸笼里冒出的白汽,混着隔夜雨水留在青苔上的味道。住在巷尾的李婶总会端着搪瓷缸子站在自家门槛上,看街坊邻居拎着油条互相打招呼。她说在这巷子里住久了,连走路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
转角遇到旧时光
往深处走,能看见七十二号院门楣上斑驳的木雕。这家主人老陈在院子天井里养了满墙的爬山虎,午后斜阳穿过藤蔓,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他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说,年轻时也曾在深圳闯荡,最后还是回到这条巷子。"外面车马喧嚣的,反倒是在这儿听着蝉鸣,心里才透亮。"
确实,定州泄火的小巷子有种神奇的本事。前几天遇见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,站在巷中段的古井边发呆。他说是来定州出差的项目经理,被甲方的修改意见折腾得头昏脑涨,偶然拐进这条巷子,看着井口绳痕深浅不一的凹槽,突然觉得那些焦躁都不算什么了。
黄昏时分最是动人。夕阳把巷子西头的马头墙染成暖橙色,谁家厨房飘出炝锅的香气,伴着孩童背古诗的稚嫩声音。这时候常能遇见推着自行车收旧货的老赵,车把上挂着的铜铃叮当作响。他在这条巷子收了二十多年废品,却说从来没动过搬走的念头:"别处给再多钱,也买不着这份踏实。"
夜深时,月光洒在巷子的青石板上,像铺了层薄霜。偶尔有晚归的人踩着单车经过,车灯在巷子里划出短暂的光带。这时站在巷中,能听见风穿过老槐树叶的沙沙声,还有不知谁家院里传来的二胡曲调,断断续续的,却比什么白噪音都让人心安。
定州静心的小巷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了。年轻人更爱往新城的商业区跑,觉得这里太过安静。可偏偏是这份安静,成了好些人心里最后的避风港。上个月巷子东头搬来位写生的美院学生,她说站在巷子里画画时,连颜料落在纸上的声音都听得真切。
其实生活在这条巷子里的人们,日子过得简单却自有章法。张家窗台上永远摆着正在晾晒的柿饼,李家院墙探出缀满果实的石榴枝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慢慢织成一张温柔的网,接住每个闯进巷子里的疲惫灵魂。有时候想想,所谓泄火静心,大概就是找回这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