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岭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附近的小巷
那条巷子里的烟火气
每次走出公主岭火车站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条小巷子勾了去。说来也怪,明明车站广场够宽敞明亮,可偏偏是那片略显拥挤的巷弄,反而让人觉得亲切。今天时间宽裕,我决定过去转转。
刚穿过马路,那股熟悉的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。巷口修自行车的大爷正眯着眼给车胎打气,旁边小吃摊的蒸笼冒着白花花的热气,空气里混着韭菜盒子和机油的味道。这里和整洁的车站广场完全是两个世界——柏油路面有点斑驳,墙根处长着青苔,晾衣绳从这头拉到那头,挂着的衬衫随着风轻轻晃动。
往里走,巷子渐渐窄了,两侧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楼。一楼都改成了小店,五金杂货、理发店、小饭馆,一家挨着一家。理发店的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;隔壁餐馆的炒菜声滋啦作响,老板娘端着盆出来倒水,看见我这个生面孔,笑着点了点头。
我在一个卖茶叶蛋的小摊前停下脚步。守着摊子的是位大娘,她说在这巷子里住了叁十多年。“以前这巷子可热闹了,”她一边给我捞茶叶蛋一边说,“那会儿火车班次少,等车的人常来这儿打发时间。”她指指对面已经关门的录像厅,“那时候年轻人最爱往那儿钻。”
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,树荫下聚着几个下棋的老人。我凑过去看了会儿,他们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,转眼又哈哈大笑。其中一位大爷说,他们在这树下下了十几年棋,从黑发下到白头。“车站人来人往,就我们这儿最稳当。”
再往深处走,巷子安静了些。有几户人家敞着门,能看见里面的老式家具和电视机的闪光。有个小女孩在门口写作业,偶尔抬头看看路过的人。她的书包靠在墙边,上面印着流行的卡通图案,在这条老巷子里显得格外新鲜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零星的灯火。我往回走时,正碰上放学回来的中学生,他们嘻嘻哈哈地穿过巷子,书包在身后一颠一颠的。车站的钟声敲响,惊起几只鸽子。
走出巷口回头看,夜色初临,巷子里各家灯火次第亮起,像一条温暖的星河。这条公主岭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待在车站对面,任凭站前广场翻修了多少回,它自有一套自己的节奏。
回程的火车启动了,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巷口。那条小巷子就像这座小城的另一个入口,不那么规整,却满是生活的质地。下次再路过公主岭,我一定还会来这条车站附近的小巷走走,尝尝新出锅的韭菜盒子,听听老槐树下的棋局又有了什么新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