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源200米附近的人快速约会,辽源近距离交友相约见面
最近总听朋友抱怨,在辽源想认识新朋友太难了。上班回家两点一线,周末除了逛街就是吃饭,社交圈小得可怜。直到有天刷手机时,我偶然试了试附近的人功能,没想到还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要说这“辽源200米附近的人快速约会”啊,刚开始我也觉得不靠谱。隔着屏幕谁知道对面是啥人?可转念一想,大家不都是在同一个片区生活的邻居嘛。超市买菜能碰到,公园遛弯能遇见,现在只不过把见面提前到了手机上。这种“辽源近距离交友相约见面”的方式,反而比传统相亲少了很多尴尬。
从线上招呼到线下咖啡
记得第一次见面约在百货大楼旁边的咖啡馆,走过去才十来分钟。对方是在税务局工作的姑娘,聊起来发现她单位就在我家对面小区。我俩都爱吃五中旁边的麻辣拌,常去龙山公园散步,共同话题一个接一个往外冒。要是放在以前,我们可能天天擦肩而过却永远是陌生人。
现在想想挺有意思的,科技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这么近。200米是什么概念呢?大概就是从你家走到小区门口的距离。在这个范围内能遇到的人,说不定早上刚在同一个早餐店买过油条,晚上又在同一个水果摊挑过西瓜。这种奇妙的缘分,让见面时总觉得特别亲切。
当然啦,安全问题始终要放在第一位。我给自己定了规矩:首次见面必须选在商场、咖啡馆这种人多的公共场所;晚上九点前一定回家;随身带的东西要轻便。这些细节看似麻烦,却是安心交往的保障。
最近认识的李姐就是在超市认识的——当时我们同时伸手去拿货架上最后一瓶辣酱。她住在隔壁单元都好几年了,却从没打过照面。现在我俩每周叁约着去游泳,她做的酸菜馅饺子堪称一绝。这种因为“辽源近距离交友相约见面”结下的友谊,让生活突然变得鲜活起来。
其实在辽源这样生活节奏舒适的城市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该更近些。记得小时候住平房,邻居家炖肉的香味飘过来,就知道该端着碗串门了。现在住在楼房里,反而少了这种热络。倒是通过“辽源200米附近的人快速约会”这种方式,重新找回了那种温暖的邻里感。
上周末参加的羽毛球局特别有意思,六个人全是附近小区的。打着打着发现,穿蓝衣服的小王原来是我常去那家修鞋铺的老板;扎马尾的姑娘在邮政储蓄上班,上个月还帮我办过业务。这场球打得格外热闹,结束后大家约着下回去吃矿工街的烤冷面。
有时候觉得,现代人既渴望陪伴又害怕打扰,这个度挺难把握的。而在两百米的半径里认识新朋友,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摘菜——新鲜、方便还踏实。毕竟能在这片区域生活的,多半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和消费习惯,相处起来自然少了很多隔阂。
现在我的周末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。上周六上午和南小区的大姐们爬山,下午跟新认识的书友交换小说;这周日约了95后小伙学滑板,晚上还要参加烘焙小组。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每个普通的日子都闪着光。
如果你也在辽源感到孤单,不妨试着打开手机看看。那个正在附近超市挑酸奶的人,可能明天就会成为你的球友;在同一个公交站等车的姑娘,说不定正和你有相同的爱好。两百米的距离,刚好装得下一次美丽的邂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