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芬河同城快约一夜,同城速约绥芬河一晚
晚上九点半,绥芬河的霓虹灯刚亮起来,俄罗斯风情街的面包房飘出列巴的香气。我站在街角等人,手机屏幕忽然亮了:“到中央大街转盘了,五分钟。”这大概就是同城速约的便利吧,不需要太多铺垫,想见面就能见到。
冷风里呼出白气,我忽然想起第一次听说绥芬河同城快约时的情形。朋友当时挤着眼睛说:“你可别想歪,就是找人陪你吃个夜宵、逛个江边。”现在真正体验了才发现,这种即时见面确实有种特别的真实感。不需要精心策划,不需要提前叁天约时间,就像邻居串门那样自然。
城市另一端的陌生人
其实在来之前,我心里也嘀咕过。和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见面,会不会尴尬?但转念一想,在这座边境小城,能认识个新朋友也挺有意思。毕竟绥芬河就这么大,从城东到城西,打车不过二十块钱。
约好的地方是个带驻唱的烧烤摊,炭火正旺。我刚坐下,就看到个穿羽绒服的年轻人朝这边挥手。他手里还提着两瓶格瓦斯:“路上买的,咱们这的特产,你得尝尝。”这种自来熟的态度,反而让人放松下来。
他说自己叫小王,在自贸区做翻译工作。“每天对着俄语合同,晚上就想找人说说话。”他掰开一次性筷子,“你们南方人是不是觉得我们东北人都特能聊?”我笑了,这话匣子一打开,生疏感就消失了。
边境小城的夜晚温度
我们沿着中俄边境线散步,远处口岸的灯光还亮着。小王指着界碑说:“白天这里全是货车,现在多安静。”确实,绥芬河的夜晚有种独特的宁静,不像大城市那样喧嚣,但也不冷清。路边还有卖烤冷面的小推车,冒着热气。
他说起上个月帮个迷路的俄罗斯游客找酒店的事。“那老哥手机没电了,就记得酒店名字里有‘国际’俩字。”结果他骑着电动车带人找了叁个地方才找到。“后来他非要请我喝伏特加,我说我们这有白酒,更带劲。”
这种边境城市的生活确实有趣,中俄文化在这里交融,连街边招牌都是双语的。小王说有时候晚上闲着,他会来口岸附近转转,看看来往的车辆。“感觉这座小城特别有活力,虽然不大,但是连接着两个国家。”
烤串摊的老板认识小王,过来给我们加了炭火。“今天带朋友来啊?”很普通的问候,却让人感觉像在老地方见了老朋友。也许这就是小城的好处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。
聊到快十二点,手机震动了一下。是我室友发消息问什么时候回去。小王看见了就说:“我骑电动车送你吧,这个点出租车少了。”推辞不过,就坐上了他的后座。夜风很凉,但街灯很暖。
回到住处时,我在想这种临时的见面,反而比很多刻意安排的聚会更轻松。没有太多期待,也就没有压力。就像小王说的:“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,吃个夜宵,明天各忙各的,但认识了就是朋友。”
边境的晨雾还没散去,我又收到了小王的消息:“昨天那家烤串不错吧?下次带你去尝尝俄式烤肉。”我回了个好,然后把手机放回口袋。绥芬河的早晨开始了,而昨晚的相遇,就像江面上轻轻划过的一道水痕,淡淡的,但确实存在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