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当阳附近200元爱情还有吗
昨天在巷口吃面,听见隔壁桌两个年轻人笑着聊起“当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”。穿蓝衬衫的那个拍了拍同伴肩膀:“现在看电影都要八十了,两百块?怕是连份像样的礼物都买不起咯。”
我低头搅着碗里的葱花,突然想起老张。他那间理发店开了叁十年,墙上还贴着九十年代的港星海报。去年冬天他告诉我,当年就是用半个月工资——正好两百块——请姑娘看了场电影,买了条红围巾。“那时候啊,”他眯着眼睛推剪子,“两碗热干面加瓶汽水就能聊整晚,路灯底下踩影子都能踩出心跳来。”
时代变得太快
现在打开手机,到处都是精致约会攻略。网红餐厅的人均消费够老张当年谈半年恋爱,情人节转账截图没有520都拿不出手。上次路过当阳桥,看见小情侣在摊前挑饰品,姑娘拿起个发夹问价,老板说六十八,男孩扫码时屏幕暗了下——我瞥见余额只剩百来块。
其实要说当阳附近200元爱情还有吗,倒也不是真要计较具体数字。邻居陈阿姨有回买菜时念叨,她家老头子去年住院,夜里总是攥着她手睡。出院时护士夸他们恩爱,老头嘿嘿笑:“当年她嫁给我,彩礼也才凑够两百。”病房窗台上的茉莉花开了,香得让人鼻子发酸。
现在年轻人谈恋爱确实不容易。租房、吃饭、交通,哪样不得花钱?但你说感情这东西,难道真被标价了?上个月见快递小哥在小区门口跟女友视频,女孩在屏幕那头举着烤红薯:“快尝尝,叁块五甜到心里去!”他咬一口龇牙咧嘴说烫,眼睛却亮得像装了整个夏天的星星。
或许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“当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”,而是还愿不愿意把对方装进心里。表妹前年结婚,妹夫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对银戒指,婚礼上认真地说:“以后每个月都给你存两百块旅游基金。”现在他们的朋友圈里,净是些山野溪流的照片,两个人笑得比阳光还灿烂。
傍晚又经过老张的理发店,他正给老伴染头发。染膏味混着收音机里的黄梅戏,老太太从围布底下伸手碰碰他:“轻点抓,白头发又不怕多长几根。”老张嘟囔着“丑死了”,动作却更轻了。玻璃门上贴的价目表被夕阳镀成金色,最底下那行“染发200元”微微反着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