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雄初中生500元通话3小时,相近标题:中学生500元3小时长途电话
那天在菜市场听见两位阿姨闲聊,说现在孩子真不得了,南雄初中生500元通话3小时的事儿传得沸沸扬扬。我拎着菜篮子愣在原地——这得有多少话要说啊?
回家路上经过中学门口,正好赶上放学。穿校服的孩子们叁叁两两走着,几乎人手一部手机。有个男孩边走边打电话:“妈我真没乱花钱...就是月考后跟同学多聊了会儿...”他声音越来越小,耳朵却越来越红。
电话两头的温度
想起我们初中那会儿,2010年前后,家里装固定电话还要初装费。那时候长途电话费真不便宜,六毛钱一分钟,说句话都得掐着表。有次我偷偷给外地参赛的同学打了半小时电话,被我妈发现后,那顿说教至今记忆犹新。
现在不同了。视频通话免费,语音聊天不限时,这个南雄初中生为什么偏偏选择传统电话?还愿意为此付出500元?邻居家读初二的妞妞告诉我:“打电话不一样,声音就在耳边,像有人在身边呼吸。”
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在公交车上,看见个女孩戴着耳机轻声细语。起初以为在听歌,后来发现她在通话。整整四十分钟,她时而轻笑,时而安静听着,车窗外的霓虹灯在她脸上明明灭灭。
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
500元对初中生意味着什么?可能是叁个月的零花钱,是攒了半年的压岁钱,也可能是省下午餐费凑出来的。用这笔钱换180分钟的通话时间,每分钟将近3块钱,比我们那时候还贵。
我试着问过几个孩子,他们倒觉得不奇怪。“有时候就是需要好好说说话”,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推推眼镜,“打字太慢,表情包太多余,就要听见声音才踏实。”
确实,现在孩子们的联系方式太多,反而让真诚交流变少了。班级群里消息99+,朋友圈点赞不断,可真正能说心里话的,可能还是电话那头的那个人。中学生500元3小时长途电话背后,或许藏着我们不曾了解的孤独。
楼下小卖部老板娘说,最近来买电话卡的中学生多了起来。“他们不要流量包,专门问哪种长途通话套餐划算。”她擦着柜台玻璃,“有个小姑娘说,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写作业,就像好朋友在旁边陪着。”
科技越来越发达,选择越来越多,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连接需求始终没变。需要听见呼吸,需要即时回应,需要知道此刻有人为你停留。这种需求在快节奏的今天,反而变得格外珍贵。
黄昏时分,又看见那个在公交车上打电话的女孩。她今天没戴耳机,望着窗外发呆。手机屏幕暗着,或许在等某个重要的电话,愿意为她支付每分钟叁块钱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