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巷的生活场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6:11:37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背后的另一番天地

每次从桐城火车站下车,我总爱绕到车站后头去转转。你说奇怪不奇怪?前头是崭亮的玻璃幕墙,电子屏闪着班次信息,人流拖着行李箱匆匆忙忙的。可只要穿过那条窄窄的过道,画面“唰”地就变了——时间好像突然慢了下来,这就是桐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

巷口王阿姨的裁缝铺子总开着收音机,咿咿呀呀的黄梅戏声混着缝纫机“嗒嗒嗒”的节奏。她在这儿做了二十多年活儿,眼镜滑到鼻尖上,手指却利索得很。“车站在前头变了又变,”她穿针引线头也不抬,“我这铺子倒是老样子,街坊们改个裤脚、换个拉链,都习惯来找我。”隔壁理发店的老陈偶尔溜达过来,靠在门框上和她唠嗑,说的无非是谁家孩子考学、哪家菜场的肉价涨了。

再往深处走,晾衣杆从这边的窗台伸到对面的墙头,挂着的衬衫、床单在风里轻轻摆动,像彩旗。下午四点多,香味就开始从各家窗户飘出来——辣椒炒肉的呛香,炖汤的醇厚,偶尔还有煎鱼的焦香。叁五个孩子蹲在巷子中间弹玻璃珠,笑得咯咯响,他们父母大概是在前面车站里工作的。

修鞋的老张是巷子里的“活地图”。他的小摊就摆在桐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中段,身边总放着个搪瓷缸子。“你别看这巷子窄,四通八达着呢!”他一边给皮鞋钉掌一边说,“从这儿穿过去,比绕大路能省十分钟。”确实,常有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向他问路,老张总是热情地指方向,顺手还告诉人家哪家店实惠,哪家是坑游客的。

傍晚是巷子最热闹的时候。小饭馆把桌椅摆到路边,划拳声、炒菜声、笑语声混成一片。刚下班的车站安检员小刘脱下制服,和朋友们坐在矮凳上喝冰啤酒,脸红扑扑的。“在前头站一天,腰酸背痛,”他抿一口酒,“回来这儿喝两杯,才算活过来了。”巷子深处那棵老槐树下,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,周围站着的比坐着的还着急,“跳马呀!”“别听他的,出车!”

夜晚十点后,车站的喧闹渐渐平息,而桐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还醒着。便利店的值夜小哥趴在柜台看手机,偶尔有下夜班的人进来买烟。路灯昏黄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居民楼里零星亮着几扇窗,可能是备考的学生,也可能是等着接夜班亲人回家的家属。

这条巷子啊,就像车站的影子世界——前面负责迎来送往,光鲜亮丽;后面负责消化这些迎来送往带来的疲惫,给你一口热饭、一个笑脸、片刻安宁。它不宏伟,甚至有些杂乱,但这份杂乱里,满满都是过日子的踏实劲儿。每次我从这里走出去,回到车站前那片光亮里,总觉得心里多了点东西,大概是巷子里那种粗糙又温暖的生活气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