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小粉灯一条街,普宁夜色小粉灯街区
那会儿刚到普宁,本地的朋友就神秘兮兮地跟我说:“晚上没事儿,可以去小粉灯一条街转转。” 我当时听着这名儿,心里还嘀咕,这“小粉灯”是个啥讲究?
等真到了地方,才明白这名字起得是真贴切。整条街不算长,可一眼望过去,两旁店铺门口都亮着那种暖暖的、带着点粉色光晕的灯。那光吧,不刺眼,朦朦胧胧的,照得整条街都温柔了起来。空气里飘着各种食物混在一起的香气,卤水的浓香里夹着油炸小吃的焦脆味儿,闻着就让人走不动道。
夜市的烟火气儿
普宁小粉灯一条街最有魅力的,就是这股子活生生的烟火气。白天这里可能就是条普普通通的街道,可华灯一上,它就跟活了似的。各家摊主支起档口,锅碗瓢盆叮当作响,那声音听着就热闹。这边喊着“蚝烙好了,趁热吃啊!”,那边招呼着“豆干来一份?刚出锅的!”。人流擦着肩膀往前走,你很难慢悠悠地散步,不知不觉就被这股热闹推着往前了。
我找了个卖炸豆干的小摊坐下,老板手脚麻利,往油锅里下一块块方正的普宁豆干。那豆干在油里翻滚着,慢慢鼓起来,变成好看的金黄色。他捞起来沥油,随口问我:“要咸水还是韭菜盐水?” 我刚犹豫,旁边一位本地大哥就搭腔了:“第一次吃吧?得配韭菜盐水,那才够味!” 我按他说的试了,豆干外皮酥脆,咬开里面却嫩得跟豆腐脑似的,再蘸上特制的韭菜盐水,咸香里带着植物的清新,一下就把油腻感化解了。老板看我吃得香,嘿嘿一笑:“我们这普宁豆干,别的地儿可吃不到这味儿。”
藏在街角的老手艺
顺着普宁夜色小粉灯街区往里走,灯光没那么密集的地方,反而藏着些更有年头的小店。比如一家卖手工竹编的,老师傅就坐在店门口,借着门口那盏小粉灯的光,手指上下翻飞,竹篾在他手里就跟活了一样,慢慢编成篮子、筛子。店里没什么客人,他也不着急,就那么慢悠悠地编着。我站那儿看了好一会儿,心想,在这条以吃闻名的街上,还能看到这样的老手艺,感觉挺奇妙的。
再往前走,一股浓烈的草药味扑面而来。是一家凉茶铺。老板娘是个爽快人,看我皱着眉头嗅空气,直接就问:“上火啦?熬夜?给你配杯祛湿茶?” 我连忙摆手。她也不在意,笑着说:“我们广东人,离不开这个的。你们年轻人总喝冰的,不好。” 她那口吻,就像家里长辈在念叨。
这条普宁小粉灯一条街,说它是美食街吧,它又不完全是。你在这里能填饱肚子,能尝到最地道的普宁味道,像那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普宁肠粉,米皮薄透,馅料十足,淋上特制的酱汁,确实是别处难寻的美味。但除此之外,你又能看到这座小城最真实的生活切片,感受到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。
夜深了,不少摊主开始收拾家伙。那一片片温柔的小粉灯,也一盏接一盏地熄灭了。街道渐渐恢复了宁静,只剩下一些晚归的人影和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食物余香。我走出街口,回头望了望,心里忽然觉得,这条街就像普宁的一个缩影,用它特有的方式,温暖着每一个路过它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