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城100米内附近的人,附近百米同城好友
这几天老是刷到“诸城100米内附近的人”这个话题,心里还挺纳闷的。这功能不就是以前社交软件里的“附近的人”嘛,怎么现在又火起来了?
我琢磨着,可能是大家玩腻了隔着屏幕的虚拟社交,开始怀念起实实在在的邻里关系了。想想也是,现在住楼房,对门邻居姓啥都不知道,反倒是网上天南地北的人聊得热火朝天。
百米之内,藏着哪些故事
上周末我去小区快递柜取件,正好碰见隔壁单元的王阿姨。她提着两大袋菜,我顺手帮了一把。路上闲聊才知道,她儿子跟我还是初中校友。你说巧不巧?就这么百米不到的距离,愣是住了两年才说上话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“附近百米同城好友”这个概念。其实邻里之间哪有那么生分,缺的就是个认识的契机。现在天热,晚上小区广场上总有不少人散步乘凉。要是能借着“附近的人”这个由头打个招呼,说不定就能交到几个能一起喝茶下棋的朋友。
我有个朋友更绝。他在业主群里发现有个邻居也喜欢钓鱼,现在每周都约着去叁里庄水库。俩人骑着电动车,带着渔具,路上说说笑笑,比一个人闷着头去有意思多了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样会不会太打扰别人?我觉得吧,关键得把握好分寸。就像在小区里遇见,点头微笑算礼貌;要是对方也愿意聊,那就多聊两句。这种邻里交往,讲究的就是个自然。
现在的生活节奏快,大家都忙。但再忙,总归要回家睡觉。这一百米的范围,其实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圈子。楼下超市的老板记得你爱买什么菜,门口保安知道你几点下班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联系,恰恰让生活有了温度。
有时候想想,科技发展来发展去,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最朴素的交往上。“诸城100米内附近的人”这样的功能,说到底就是个工具。用得好,它能给生活添点色彩;用得不好,也就是个鸡肋。全看我们怎么去把握这个度。
明天我打算去小区门口的凉皮店吃饭,那家老板是陕西人,做的凉皮特别地道。说不定能在店里遇见同样爱吃这口的邻居,那就有得聊了。毕竟在咱们诸城这地方,能找到一个口味相投的“附近百米同城好友”,也是件挺开心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