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海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纪实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琼海某个初中生竟然花了五百块钱,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。我头回听说时也直咂嘴,现在孩子都这么壕了吗?
楼下小卖部老板娘最先提起的话头。她边给我装豆浆边念叨:“老张家娃子这两天魂不守舍的,听说偷拿了家里五百块,全充了话费。”巷子口修车刘师傅搭腔:“现在这些学生崽,咱们那会儿五块钱能煲半个月电话粥。”
电话两端的秘密
后来遇见那孩子的班主任林老师,她倒是看得明白:“哪是真要打电话,是心里有话没处说。”原来那孩子父母常年跑运输,把他寄放在外婆家。最近班里搞“写给父母的一封信”活动,他交的白卷。
说来也巧,我表姐在移动营业厅工作,查到了那叁小时电话的详情——全是拨往省外某个固定号码。后来才弄清楚,接电话的是他叁年没见的母亲。孩子把压岁钱、早餐费一点点省下来,就为在妈妈生日那天,能陪她聊够叁小时。
巷子里的邻居们知道原委后,反而不知该说什么好。修车刘师傅闷头拧了半天螺丝,突然冒出一句:“这钱花得……值。”是啊,有些东西确实不能光用钱来衡量。
现在偶尔看见那孩子,他还是会低头快步走过。但听说他妈妈最近常往家打电话了,有时聊学习,有时就问问今天吃的什么。这样的转变,或许比那五百块钱更珍贵。
想想也挺有意思,在这个微信视频随手就发的年代,还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单纯用声音传递思念。或许正是因为隔着电话线,有些当面说不出的话,反而能顺着电波轻轻流淌。
隔壁李老师说得在理:“每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,都藏着颗渴望被看见的心。”就像那叁小时通话,表面是孩子任性挥霍,内里却是用最笨拙的方式,试图抓住远方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