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炮楼攻略分享,敦煌炮楼游玩心得分享
从景区东门进来,沿着砂石路走十来分钟,远远就能望见那座土黄色的高大建筑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敦煌炮楼时,我愣了好几秒——这和想象中军事要塞的样子不太一样啊。
这座四方形的夯土建筑大概有四层楼高,外墙布满风蚀的痕迹。西北的风沙在这里留下深深浅浅的沟壑,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。走近了看,墙体上还能辨认出当年的射击孔,位置高低错落,视野覆盖了整个周边区域。
炮楼里的狭窄空间
顺着木梯往上爬,台阶又陡又窄,只能容一人通过。每层楼面都很小,大概就十平方米左右。站在射击孔前往外望,突然就明白了当年守卫士兵的感受——透过这些方形的窗口,戈壁滩一览无余,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眼睛。
让我意外的是,炮楼内部墙壁上居然还保留着一些模糊的字迹。工作人员说,那是不同时期的驻守士兵留下的。想想也是,在这茫茫戈壁中站岗,该是多寂寞啊。要是我在那儿待上一个月,可能也会在墙上写写画画吧。
对了,提醒打算来的朋友,爬炮楼最好穿运动鞋。那些木梯年代久远,虽然加固过,但鞋底太滑的话还是不太安全。另外下午四点后来比较合适,那时候光线柔和,拍照也好看。
站在炮楼顶的感受
爬到顶层时,整个人豁然开朗。360度的观景视野实在太震撼了——一边是连绵的沙丘,一边是绿洲的边缘,还能远远望见敦煌市区的轮廓。风吹在脸上,带着沙土的味道,那一刻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人要在这里建烽火台。
我在顶层遇到一位当地的老人家,他说这座炮楼其实在丝绸之路时期就有雏形了,后来各个朝代都在原址上加固重建。想想真是神奇,同一个地点,不同时代的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——守护这片土地。
下来的时候腿有点发软,不过很值得。这种经历挺特别的,既看到了历史遗迹,又感受到了西北独特的苍凉之美。如果你来敦煌,除了莫高窟和月牙泉,不妨也来这里看看。毕竟,站在历史发生的地方,那种感觉是看多少图片都替代不了的。
炮楼周围现在修了栈道,方便游客参观。不过我倒觉得,保留着原始砂石路的那段走起来更有味道。脚踩在沙地上发出的咯吱声,配合着远处传来的驼铃声,仿佛下一秒就能穿越回那个商队往来的年代。
这次炮楼游玩确实收获不少,不仅拍到了很棒的照片,更重要的是对敦煌的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识。原来除了灿烂的佛教文化,这里还有这么厚重的边防历史。这些不同时期的历史层迭在一起,才构成了今天完整的敦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