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石桥那里有站小巷的,大石桥附近车站旁的小巷
大石桥这个地名,听起来就带着点旧旧的味道。我头一回听说那儿藏着条车站旁的小巷,还是从一位老邻居嘴里。
那天下午,他眯着眼,手里摇着蒲扇,慢悠悠地说:“就大石桥那里有站小巷的,你去过没?那可跟别处不一样。”这话勾得我心里痒痒的,便决定挑个日子亲自去看看。
巷口的光景
找到那个大石桥附近车站旁的小巷,还真费了点功夫。它缩在车站喧嚣的背后,像是不愿被人打扰。巷口很窄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墙壁,上面爬着些叫不出名的藤蔓。一走进去,仿佛外面的车马声瞬间就被隔开了,温度也好像低了一两度,有种特别的安静。
往里走几步,就能闻到一股复杂的味道。有旁边人家炖肉的香气,有老房子淡淡的潮气,还混杂着一点植物的清苦味。这味道说不上多好闻,却奇异地让人感到踏实。巷子两边,偶尔能看到敞开的门洞,能瞥见里面狭窄的过道和堆放的杂物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
一位大爷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听收音机,里面的戏曲咿咿呀呀地唱着。他看见我,只是抬了抬眼皮,又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这种感觉真好,在这条大石桥那里有站小巷的里头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
巷子深处的声音
再往里走,景象又有些不同。能听到炒菜时铲子和铁锅碰撞的“刺啦”声,能听到楼上楼下隔着窗户喊话的聊天声。有个大姐正从二楼的窗户伸出竹竿晾衣服,水滴偶尔落下几滴,在石板路上溅开小小的深色印记。
我发现,这条大石桥附近车站旁的小巷,它自个儿就像个小小的世界。外面是飞奔的节奏,这里却还保留着一种不慌不忙的步调。人们似乎彼此都熟识,见面点个头,或者随口聊上两句天气。这种亲近感,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里,是越来越难找到了。
我一边走一边想,为什么这样一条普通的巷子,会让人觉得这么舒服呢?大概就是因为这份真实吧。它没有刻意打扮成什么样子,就是人们过日子最原本的模样。
站在巷尾回头望,夕阳的光斜着照进来,把半条巷子都染成了暖黄色。那光影投在斑驳的墙上,形成好看的图案。我突然有点明白了,老邻居提起这里时,脸上那份意味深长的表情。这样的地方,看一次,就容易记在心里。
离开的时候,车站的广播声又清晰地传了过来。我回头又看了一眼那条静默的小巷,它依旧安静地待在繁华的背后,像一个藏着许多故事的老人。这一趟,算是没白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