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南平站大街小巷位置
南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
昨天和老李喝茶,他突然问我:"听说南平站大街那边有些老巷子挺有意思,具体在哪儿转悠啊?"这话可把我问住了。南平站大街我常路过,但要说具体的小巷子,还真得好好想想。
我决定亲自去转转。从南平站大街的钟楼往东走,第一个路口右拐,就看到一条窄窄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的骑楼还保留着上世纪的味道。一位坐在门口摇扇子的老人家告诉我,这条巷子叫打铁巷,早些年真是打铁的铺子,现在还能在墙角找到当年的铁匠炉痕迹。
顺着打铁巷往深处走,空气突然变得潮湿起来。原来巷子中间有口老井,井边的石栏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凹槽。几个阿姨正在井边洗菜,说说笑笑的。这种场景,在现在的高楼小区里可不多见了。井水特别清凉,我试了试,暑气顿时消了一半。
再往前走,巷子变得七拐八绕的。要不是顺着人声,还真容易迷路。这里藏着几家老字号,有做光饼的,有弹棉花的,还有修补竹器的。做光饼的老板说,他这家店传了叁代,用的还是祖传的炉子。刚出炉的光饼,咬一口酥脆掉渣,那股麦香味能在嘴里停留好久。
说到南平站大街小巷位置,其实最有趣的是这些巷子都是相通的。从打铁巷可以穿到卖布巷,再往前走就是豆干巷。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故事,卖布巷以前真是布庄云集,现在还能看到一些老店铺门楣上残存的"绸""庄"字样。豆干巷就更不用说了,整条巷子都飘着豆香味。
我在豆干巷尽头遇到个卖栀子花的老奶奶。她说在这条巷子住了六十多年,见证了巷子的变迁。"以前啊,这条巷子热闹得很,天不亮就有人挑着担子叫卖。现在安静多了,不过反倒更适合住家了。"她边说边把栀子花串成串,花香弥漫在巷子里,特别好闻。
转悠了大半天,我才发现南平站大街后面藏着这么个世界。和外面车水马龙的大街相比,这些小巷子就像按了慢放键。斑驳的墙壁上爬着青藤,偶尔有猫从屋檐跳过,老邻居坐在门槛上聊天,时间在这里仿佛流得特别慢。
要说怎么找到这些巷子,其实很简单。南平站大街每隔百来米就有个巷口,看起来不起眼,走进去却是另一番天地。最好挑个不下雨的午后,慢慢逛,细细看。每个转角都可能遇到惊喜,或许是墙角的涂鸦,或许是某家飘出的饭菜香,又或许是突然传来的二胡声。
临走时我又买了串栀子花,别在衣扣上。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喧嚣的大街,恍如隔世。这些藏在南平站大街背后的小巷子,就像城市的皱纹,记录着岁月的故事。下次老李再问起,我可要好好跟他说道说道,保准让他也想来转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