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指山上课喝茶资源,山中品茶学习资料
最近朋友发来一个定位,坐标正好在五指山腹地。他说那儿有个特别的地方,能边喝茶边看山景,顺便还能学点茶道知识。我心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五指山上课喝茶资源嘛,立马就约了个周末出发。
盘山公路转得人晕乎乎的,但一下车就被震撼到了。露台正好对着五座连绵的山峰,云雾像纱巾似的绕在半山腰。主人是位穿着棉麻衫的大叔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。他笑着说:"我们这儿不搞花里胡哨的,就是实实在在的山中品茶学习资料。"
茶香里的慢时光
第一泡是本地山民采的野生红茶。大叔教我们用手心焐热闻香杯,果然有股蜜糖混合野莓的香气。"别急着喝,"他按住我的手腕,"先看茶汤颜色,再闻杯底留香。"说来也怪,按他的方法慢慢来,平常当饮料牛饮的茶,居然喝出了前调中调后调。
陆续来了几位茶友,有戴草帽的退休教师,有背着相机的年轻人。大家轮流执壶,偶尔交流泡茶水温。穿民族服饰的黎族阿妹拿来茶点,是用山兰叶包着蒸的糯米糕。就着云海吃茶点,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五指山上课喝茶资源——这不只是学知识,更是学怎么把日子过慢。
藏在茶叶里的学问
下午大叔搬出整套茶具,从潮汕工夫茶到日本煎茶道,挨个演示不同流派的冲泡手法。他捏起一撮茶叶在掌心:"你们看这片乌龙茶,绿叶红镶边像不像五指山的梯田?"被他这么一说,茶叶的卷曲纹理突然就有了生命。
最打动我的是他分享的山中品茶学习资料。原来每片茶叶都记录着这座山的雨水、阳光和土壤。清明节前采的茶带着晨露的清冽,谷雨后的茶叶则积攒了更多芬芳物质。这些细节,坐在城市茶室里永远感受不到。
夕阳西下时,茶台移到了看得到日落的位置。大叔往紫砂壶里投茶的声音清脆悦耳,像山泉敲击卵石。有人说这环境太奢侈,他往群山方向指了指:"天地本来就是最大的茶室,我们不过借个地方摆张桌子。"
回程路上我翻着手机里的照片,忽然发现没拍几张像样的风景照,倒是记了满本子的水温、投茶量和冲泡时间。朋友发消息问玩得怎么样,我回他:找到了一套活的山中品茶学习资料,还是带茶香的那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