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200元真爱何在
昨晚在小面馆吃馄饨,听见隔壁桌两个小伙子在讨论相亲的事。穿蓝衬衫的那个猛吸一口汤,突然压低声音问:"你说现在江都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"
这话让我手里的勺子顿在半空。窗外霓虹灯明明灭灭,映着桌上那碗飘着猪油香的馄饨。200块,刚够买两张电影票加两杯奶茶,或者去商场吃顿简餐。要是放在二十年前,倒是能请姑娘去扬州瘦西湖划船,再去富春茶社吃笼叁丁包。
记忆里的200元约会
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表哥谈恋爱总揣着两张百元钞。他能带着女朋友从跃进桥逛到龙川街,沿途买朵玉兰花别在对方衣襟上,再到工人文化宫看场五块钱的电影。最后剩下的钱,还能在路边摊挑对银戒指。那时候的200元,装得下整条运河畔的浪漫。
可现在呢?朋友上周末去见相亲对象,光是咖啡馆的下午茶就花了叁百多。对方临走时委婉提醒,下次约会或许该选个更有格调的西餐厅。朋友苦笑着给我看手机余额,那串数字在屏幕里闪着冷光。
不过话说回来,附近200元真爱何在的问题,或许不该简单用消费金额来衡量。巷口修鞋的老陈,每天收摊都会给老伴带块叁块五的烧饼。两人就坐在工具箱旁,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吃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那画面比什么米其林餐厅都动人。
前阵子参加社区活动,遇见一对租住在老小区的小情侣。男孩在理发店当学徒,女孩在超市收银。他们最大的乐趣是周末骑共享单车去仙女庙,带上前晚蒸的包子,在古银杏树下坐半天。女孩说男孩总能在路边摘几朵野花,变着法编成不同式样的花环。
这么看来,200块钱的爱情或许还藏在某些角落里。只是现在大家太习惯用价格标签衡量心意,反而忘了感情最原本的温度。就像我妈常说的,当年我爸用半个月工资买了永久牌自行车,载着她穿过整个江都城区时,后座上笑个不停的姑娘,从没问过他钱包里还剩多少钱。
当然不是说非要过得清贫才算真心。只是觉得,当我们在讨论附近200元真爱何在时,其实是在怀念那种不被物质绑架的纯粹。现在年轻人压力确实大,房价彩礼像两座大山,但或许正因为这样,才更该珍惜那些与金钱无关的瞬间。
昨天路过龙城路,看见个小伙子蹲在路边给姑娘系鞋带。姑娘举着棉花糖,笑盈盈地替他擦汗。旁边卖气球的老人悠悠走过,那群五彩斑斓的泡泡飘过他们头顶,倒映在彼此眼睛里。
这让我忽然觉得,江都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,可能就藏在黄昏菜市场携手买菜的身影里,藏在共享单车后座紧紧攥住的衣角里,藏在深夜加班后那碗共同分食的阳春面里。它从来不需要很贵,只需要两颗愿意靠近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