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塔哪里有100块的巷子,灯塔附近哪有百元小巷
走进百元小巷的烟火人间
那天傍晚路过老城区,恰巧听到两位提着菜篮的大婶在巷口闲聊:“听说灯塔西街后身那片巷子,还能找到百元住一晚的屋子?”另一个人摇头笑道:“现在哪还有这种好事,除非是人家自己隔出来的小单间。”这番对话让我突然生出兴趣,决定拐进去转转。
沿着青石板路往深处走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叁层矮楼。墙角挂着几盆绿萝,二楼的晾衣绳随风晃动。这片区域的房屋大多建于八九十年代,保留着老城特有的生活气息。我在一个挂着“房屋招租”木牌的院门前停下,透过半开的铁门能看到院里挨家挨户的房门。这种老式筒子楼的房间通常不大,但胜在价格实惠。
正看着,院里走出位摇着蒲扇的大爷。听说我在打听租房,他热情地指指斜对面:“叁楼最里头那间刚空出来,月租九百五。”见我有些迟疑,他补充道:“这价格在附近算便宜的了,新建的小区一室都要两千起步。”我道谢后继续往前,在巷子拐角看见电线杆上贴着几张手写招租启事,其中有个单间标价每月八百,后面跟着个小括号:需年付。
这片巷子的生活倒是便利得很。拐角杂货店的老板娘边嗑瓜子边说,附近菜市场下午五点后蔬菜经常半价。她指着巷子深处:“再往里走还有家包子铺,叁块钱一个的肉包子,料足味美,住了十几年的人都爱买。”确实,在这样的巷子里,每月生活费能省下不少。
走进另一条更窄的巷子,碰巧遇到租客和房东在讨价还价。租客是刚毕业的年轻人,想在附近找个月租千元以内的房子。房东大姐倒是爽快:“我这单间虽然只有十五平,但独卫独厨,月租九百八。要不是看你是刚工作的学生,这价真不想租。”年轻人犹豫着说再考虑考虑,转身时轻声嘀咕:“得找个离公司近些的,每天通勤时间太长也受不了。”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承载着许多人的日常。路过一个亮着灯的窗户,能看见屋里简单的摆设:一张床、一个衣柜、一张书桌,虽然简陋,却也温馨。住在这里的,多半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,或是收入不高的务工者。
在巷口的面馆吃晚饭时,和老板聊起这里的租金。他擦着桌子说:“前两年八百还能租到不错的单间,现在普遍涨到一千二了。”他朝门外努努嘴,“就斜对面那栋新装修的,一室一厅要一千八。不过包网络和保洁,对上班族来说也合适。”
夜幕完全降临,巷子安静下来,只有几家窗户还透着光。或许明天,又会有新租客在这些巷子里穿梭,寻找那个能在城市落脚的小窝。这些藏在灯塔附近的巷子,就像城市生活的另一个版本,没有那么光鲜亮丽,却真实而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