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通辽学生约附近100元一次
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不知道该从哪讲起。昨天刷手机的时候,看到这么一条消息,写着“通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,底下还有差不多的“通辽学生约附近100元一次”。我当时就愣了下,心里琢磨着,这到底是啥意思呢?
正好今天路过大学城那边,看见几个学生坐在奶茶店外边,有说有笑的。其中一个男生边按手机边抱怨:“这周末想找点事做,发了好几条消息都没人回。”旁边戴眼镜的女生接了句话:“现在网上信息太杂了,前两天我还看到有人发什么通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这种看都看不懂的消息。”
这话匣子一打开,旁边几个人也都凑过来了。穿运动服的男生说:“我倒是知道点,好像是帮忙跑腿的代购服务?我室友上周末帮人去图书馆占座,顺便带了份早餐,人家给了五十。”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插嘴:“但我听说有的人是找人帮忙补习功课,一小时正好一百块。”
这些消息背后的事儿
听着他们讨论,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。现在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已经成了常态,特别是这种“通辽学生约附近100元一次”的小广告,可能背后就是某个同学急需用钱,想靠自己的课余时间赚点生活费。我认识的一个大二学生小刘,他就是这样每周抽两个晚上帮初中生辅导数学,每次正好收一百,一个月的房租就解决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模糊的表达也确实容易让人误会。坐在角落一直没说话的一个男生突然开口:“我们班群里前几天还在说这个事,班长特意提醒大家,发这种兼职信息最好写清楚具体做什么,不然容易引起误会。”他挠了头,“我现在要是想找家教工作,都会直接写‘通辽约附近学生辅导功课100元一小时’,这样明明白白多好。”
这时候奶茶店老板正好过来收杯子,听到我们聊天也搭了句话:“现在学生头脑活络是好事,我店里这几个常客,有帮人修电脑的,有代取快递的,都是这个价。不过啊,”他顿了顿,“最好还是面对面谈清楚,免得后续麻烦。”
我想了想,确实是这样。现在大家时间都紧张,有时候需要人帮忙做点事,又不好意思让同学白干,这种一次一百的约定反倒成了不成文的规定。既不会显得太小气,也不会给彼此造成负担。
看看时间不早了,那几个学生也陆续散了。我走在回小区的路上,看见布告栏上还真贴着一张手写广告,上面清清楚楚写着:“通辽学生帮忙送货,100元一次,联系电话...”这下我完全明白了,原来就是学生们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嘛。
回到家打开电脑,我又想起今天听到的这些话。其实这种学生之间的小额交易挺普遍的,只是表达方式需要更明确些。毕竟谁都有需要帮忙的时候,明码标价、说清楚内容,对双方都省心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“通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现象,倒真是反映了现在年轻人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