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微信400块一套服务,赤水微信400元全套服务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“赤水微信400块一套服务”的广告,心里咯噔一下。这年头怎么连微信服务都明码标价了?抱着好奇的心态,我找了个周末特意去赤水老街转了转。
巷子口修鞋的王师傅边敲鞋跟边说:“你说那个400块的啊?就张记特产店在搞。”顺着他指的方向,我找到了那家挂着“赤水微信服务”红纸招牌的店铺。老板娘正在教个大爷视频通话,墙上贴着价目表:基础版400元,包含公众号开通、朋友圈装修和100张产物图。
这服务到底值不值
刚好遇见来取经的茶叶店李老板,他搓着手说:“以前总觉得弄微信是年轻人玩的花样。现在花400块有人手把手教,连孙子都夸我朋友圈发得时髦。”他掏出手机展示,产物图配上赤水风景,点赞数比从前多了叁倍。
柜台前围着好几个商户,修图软件的提示音此起彼伏。开餐馆的赵姐正在选滤镜:“原来拍的红油竹笋总显得黑乎乎的,现在调完色,外地客人看见就馋。”她边说边翻着新做的电子菜单,突然压低声音,“就是有些邻居非要砍价,非要搞什么赤水微信400元全套服务再送两次维护...”
教操作的年轻小伙悄悄告诉我,最受欢迎的是“方言教学”。很多老板普通话说不利索,现在能对着镜头用赤水话讲特产故事,反而成了特色。他指着正在录视频的干货店老板:“您听,讲笋干制作时穿插两句本地俏皮话,粉丝就爱这个味儿。”
转角遇到卖竹编的陈奶奶,她戴着老花镜在学发九宫格。女儿在旁边解释:“以前妈妈总觉得手艺不值钱,现在通过微信接到成都的订单,昨天还问我能不能视频教客人保养方法。”老人抬头笑笑,手里的竹篾翻飞得更起劲了。
夜幕降临时,整条街都亮起手机屏幕的微光。卖石斛的掌柜在调试新学的直播补光灯,对面糕点铺的香气混着点赞提示音飘过青石板路。这种400块的微信服务,倒像是给老街道装了新窗户。
回程时又经过修鞋摊,王师傅举着新换的智能手机喊住我:“等着瞧,下个月我的鞋摊也要搞那个赤水微信400块一套服务!”屏幕上是刚拍的手工布鞋特写,夕阳给他的草帽镀了层金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