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桂平夜间哪里有小巷
晚上八点多,我站在桂平市区的人民路上发呆。这条街白天挺热闹的,可一到晚上,店铺陆续打烊,行人渐渐稀少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
掏出手机看了看,微信群里有人问:“桂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?”这个问题让我愣了一下。说实话,现在桂平城区变化太大了,好多老巷子都拆了,要不然就是装上了明晃晃的路灯,想找条真正意义上的“小巷”还真不容易。
老城区的巷子去哪了
记得十年前,桂平老城区可不是这样的。那时候从大成路拐进去,七拐八绕的巷子多得是。晚上巷口总会有些小摊,卖夜宵的、修自行车的、闲聊的老人……现在呢?这些巷子不是变成了停车场,就是立起了围挡,上面写着“拆迁改造”。
我昨天特意去了趟城北,那边算是老城区了。走在已经硬化的巷子里,每十来米就有一盏路灯,确实亮堂了不少。碰到个坐在门口摇扇子的老大爷,他笑着说:“现在哪还有什么黑灯瞎火的小巷,都亮堂堂的嘞!”这话听着像在回答“桂平夜间哪里有小巷”这个问题。
不过话说回来,桂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这种地方,可能真的越来越少了。城市在发展,装路灯、装监控,这都是好事。但不知道为什么,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往城南新区走,情况就更不一样了。新修的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,巷子这个概念基本上不存在了。取而代之的是规划整齐的步行道,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,晚上还有地灯照着。漂亮是漂亮,但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。
小巷记忆
我想起小时候,晚上常和小伙伴在巷子里玩捉迷藏。那时候巷子不宽,两边是低矮的房屋,晚上只有零星几盏昏黄的路灯。我们就在那些光影交错的地方跑来跑去,偶尔还会碰到晚归的邻居,被唠叨几句“这么晚还不回家”。
现在的孩子怕是体会不到这种乐趣了。他们晚上都在家里写作业、玩手机,就算出门也是在小区里的游乐设施那儿,有大人看着,有明亮的灯光照着。
前几天有个外地朋友来桂平玩,晚上非让我带他去“体验本地夜生活”。我愣是想了半天,最后带他去了中山路的小吃街。那儿人声鼎沸,灯火通明,和“小巷”完全不搭边。朋友还挺满意,可我总觉得这不是他想找的那种味道。
其实要说桂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我倒想起一个地方——老码头附近。那边还有些老房子没拆,巷子不宽,晚上灯光也比较暗。不过现在那里住的人不多了,晚上静悄悄的,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晚归的居民快步走过。
我在那儿站了一会儿,确实能找到点以前的感觉。微风从江边吹过来,带着些许潮湿的气息,巷子深处的黑暗中偶尔传来几声猫叫。但没过多久,就有巡逻的保安经过,客气地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。我只好笑笑离开了。
回家路上,我一直在想,为什么人们会对“桂平夜间哪里有小巷”这样的问题感兴趣呢?也许大家怀念的不是巷子本身,而是那种略带神秘感的氛围,那种在城市灯火之外还能找到的安静角落。
现在桂平市区越来越亮,这是好事。但偶尔,我也会怀念那些昏暗的巷子,怀念那种走在其中,能听见自己脚步声的感觉。不过这种怀念,大概也只能放在心里了。
今天路过西山路口,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新的路灯。明亮的灯光把整条路照得像白天一样。我站在那儿看了会儿,突然觉得,也许不久的将来,“桂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”这个问题,会真的找不到答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