滁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周边低价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6:11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青石板路

滁州西边那片老居民区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。傍晚五点,修鞋摊的老周收着家伙什,隔壁理发店的王姐倚着门框嗑瓜子:“这么早收摊?赶着见人去?”老周嘿嘿一笑,摸出皱巴巴的香烟盒,里面只剩两根烟,还有张泛黄的电影票根。

那是去年秋天的事了。老周在城南桥头等活时认识了在纺织厂做工的李秀兰。她拎着布包站在梧桐树下,问补双鞋跟多少钱。“十块。”老周低头忙活,“要是没带钱,下回给也行。”其实他认得这女的,车间烫工,丈夫前年跟人跑了,留下个读初中的儿子。

后来秀兰常来补鞋,有时带两个韭菜盒子,有时是洗干净的旧衬衫。老周四十大几没娶过亲,闻着衬衫上肥皂味,心里酸酸甜甜的。有回秀兰说儿子学校要五百块资料费,他二话不说从铁盒里数出票子——那是他攒了叁个月,想买台新修鞋机的钱。

秀兰捏着那迭零票,手指微微发抖。“这钱...”“拿着吧。”老周扭过头收拾锥线,“孩子读书要紧。”那天傍晚,他们在护城河边走了很久,秀兰突然说她知道西涧路有家小影院,下午场只要二十块。

电影演的什么老周全忘了,只记得秀兰身上淡淡的樟脑丸味道,和她不小心碰到自己胳膊时,两人同时缩手的慌张。散场后他们在巷口吃馄饨,秀兰把香菜全挑到他碗里:“你胃不好,多吃点热的。”

可这份温情没持续多久。开春后纺织厂裁员,秀兰带着儿子回了凤阳娘家。临走前夜,她塞给老周五百块钱:“鞋机该换了。”老周捏着失而复得的钞票,发现比原来厚了些——秀兰偷偷添进了这些日子的补鞋钱。

如今老周还是每天出摊,只是常望着青石板路发呆。王姐说前几日看见秀兰了,在菜市场卖豆芽。老周抿着嘴没接话,低头猛蹬缝纫机。嗒嗒声中,他想起那个电影散场的黄昏,秀兰指着晚霞说:“你看像不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?”

铁盒里的电影票早褪了色,可对于滁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却成了老周心里最鲜亮的记忆。有时收摊晚了,他会绕到西涧路那家影院门口站会儿。霓虹灯换新了,票价涨到叁十五,但下午场依然放着老片子。

这大概就是小城特有的浪漫——不需要惊天动地,不过是修鞋摊前的驻足,共享的韭菜盒子,和兜兜转转却始终没说出口的牵挂。那些藏在针头线脑里的情意,比任何誓言都来得结实耐磨。

秋风又起时,老周终于买了新修鞋机。旧铁盒他没扔,里面装着秀兰忘拿走的一枚纽扣,还有那张始终没去兑现的五百块钱。或许某天青石板路上会再响起熟悉的脚步声,或许不会。但这段周边低价情感故事,早已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里,锻成了永不生锈的春天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