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连浩特辩辩搜附近的人上门,附近好友快速见面邀约
从线上寒暄到线下碰面
这事就发生在昨天下午。我靠在沙发上刷手机,二连浩特的天灰蒙蒙的,风刮得窗户直响。实在闲得发慌,顺手点开蚕蚕那个“搜附近的人”功能。说真的,最开始真没抱什么期待,纯粹是想看看附近有没有同样无聊的人在线上挂着。
结果没刷两下,有个头像挺有意思的蒙古族小哥主动打了招呼。我俩从奶茶店聊到口岸商贸城,发现住得就隔叁条街。聊到后来他说:“要不别光打字了,我知道有家新开的蒙餐吧,烤羊排特别地道。”我盯着屏幕愣了几秒——这就要从二连浩特辩辩搜附近的人上门转到现实见面了?心里有点打鼓,但又按不住好奇。
出门前我对着镜子换了叁件外套。你说现在这网络社交吧,真挺奇妙的。明明十分钟前还是陌生人,通过附近好友快速见面邀约,转眼就要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了。路上我还在琢磨,万一见面没话聊岂不尴尬?
到了约定的蒙餐吧,那小哥比照片上黑些,但笑得特别爽朗。他熟练地点了手把肉和奶茶,我们接着手机上的话题继续聊。他说他常年在口岸做边贸,用蚕蚕认识了不少国内外的生意伙伴。“在二连浩特这种口岸城市,有时候线上聊得投缘,见面谈更痛快。”他边说边给我倒了碗奶茶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,也是在蚕蚕上认识个浙江来的皮货商。当时人家就是通过二连浩特辩辩搜附近的人上门功能联系到我,后来愣是做成两批羊绒生意。想想也是,在边境城市生活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有时候真就隔着一个屏幕。
现在回忆起来,这种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特别自然。没有刻意安排,就是聊到兴头上顺口一提的见面。蒙古族小哥后来带我去了他常去的马头琴作坊,认识了做琴的老师傅。要是光在手机上聊,估计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地方。
那家蒙餐吧的烤羊排确实香,外焦里嫩的。我们约好下周带各自的朋友组个饭局,他还说要教我怎么挑好的奶豆腐。这次经历让我觉得,在合适的情况下,把线上关系延伸到线下,说不定能打开更真实的生活场景。当然啦,安全意识必须放在第一位,见面要选公共场所,这些基本常识都得牢记。
回家的路上,风还是那么大,但心里挺暖和的。掏出手机看到蚕蚕弹出新消息,是刚才那个小哥发来的:“下回带你去口岸市场淘俄罗斯工艺品。”我笑了笑,把手机揣回兜里。也许在这个小城里,隔着屏幕的陌生人,没准哪天就变成了能一起喝奶茶的朋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