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阳泄火的小巷子,建阳清凉小巷寻幽
夏日的建阳像个蒸笼,走在柏油路上都能看见热气扭曲了视线。这时候,朋友神神秘秘地说要带我去个好地方,找点“泄火”的清凉。我跟着他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小巷,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别有洞天。
刚踏进巷口,一股带着湿气的凉风就迎面扑来,像打开了冰箱门。巷子两边的老墙爬满了青苔,墨绿墨绿的,摸上去冰凉湿润。墙根下,不知谁家种的牵牛花顺着竹竿爬得老高,紫色的喇叭花在风里轻轻摇晃。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,缝隙里还长出几丛青草,踩上去软软的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越往里走,生活气息越浓。有户人家的老太太正坐在门槛上择豆角,看见我们这些生面孔,抬起头笑了笑,又继续手里的活儿。隔壁传来炒菜的滋啦声,还飘出辣椒的香味,让人忍不住咽口水。巷子不宽,这边晾着的衣服差点碰到对面的窗台,倒是给巷子搭起了一道五彩的帘子。
要说这建阳泄火的小巷子,最妙的还是那股子自然凉。不像空调房里那种干冷,这里的凉是活的——墙角的青苔在呼吸,石板在吐纳,连空气都像是刚从井里打上来的。站在巷子中间,浑身的燥热不知不觉就散了,心里也静了下来。这种清凉,是建阳老城区独有的味道。
朋友说,他小时候常在这样的巷子里捉迷藏。那时候巷子比现在多,夏天孩子们都不爱待在家里,就爱在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子里钻来钻去。哪条巷子最凉快,哪堵墙的青苔最厚,他们都门儿清。现在高楼多了,这样的老巷子反而成了稀罕物。
我们在一处有树荫的石阶上坐下,听着不知哪家传来的评弹声,咿咿呀呀的,配着知了的叫声,倒也不觉得吵。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铃地经过,骑车的大叔还跟我们点点头。这种感觉,和在商场里吹空调完全不一样——这里的凉快是带着人情味的。
建阳清凉小巷寻幽,寻的不光是身体上的凉快,更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。你看那巷子深处的老井,井沿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凹槽,井水清亮亮的,能照见人影。有街坊来打水,不是急着打了就走,总要站在井边聊上几句。这种悠闲,现在真是难得见到了。
太阳西斜的时候,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。走出巷口,热浪又一次包围过来,但身上还留着巷子里的那股凉意。回头望去,那条建阳泄火的小巷子静静地卧在夕阳里,青苔更绿了,石板路泛着金光。这样的老巷子,就像建阳城的毛细血管,虽然不起眼,却让这座城市有了温度,有了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