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建瓯周边两百元的感情故事
老街口的榕树下,阿明搓着手里那张皱巴巴的两百元钞票,眼睛盯着马路对面的小吃店。他在这条建瓯的老街上送了叁个月外卖,却第一次站在顾客的角度等一份锅边糊。
“你也来买早餐?”身后传来带着笑意的声音。穿浅蓝色围裙的姑娘递来纸巾,“擦擦汗吧,太阳还没出来呢。”
两百元的重量
那家叫“郑氏锅边”的小店,从此成了阿明每天早上的必经之地。他知道小悠——那个总系着蓝色围裙的姑娘——每天五点开门,六点前会做好第一锅高汤。建瓯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大概就是从一碗叁块钱的锅边糊开始的。
“今天怎么多了两颗鱼丸?”阿明某天忍不住问。小悠正在擦桌子,头也不抬:“昨天看你送餐摔了,算是慰问。”其实阿明看得见她发红的耳尖。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,数出叁枚硬币,想了想,又悄悄塞回去一枚。
就这样,两百元在阿明口袋里躺了整整一周。他盘算过,用这笔钱可以请小悠吃顿像样的饭,或者看场电影。可每次话到嘴边,都变成了“再加一份光饼”。
雨夜的转折
建瓯的雨季来得突然。阿明送完最后一单,浑身湿透地跑到郑氏锅边门口。小悠正在收摊,看见他,转身又打开了炉火。“等着,给你下碗热的。”
那天晚上,他们坐在只剩一盏灯的小店里,分食着加了双倍酸菜的锅边糊。雨水从屋檐成串滴落,在霓虹招牌映照下像断了线的彩色珠子。阿明终于说出囤积心底的话:“我攒了两百块,想...想请你去个地方。”
小悠放下勺子,眼睛弯成月牙:“你知道吗?我这小店,一天也就赚两百块左右。”她指向窗外,“但你看这条街,卖豆腐丸的陈伯,修自行车的刘叔,谁不是揣着几百块在过日子?”
这句话突然让阿明明白了什么。建瓯周边两百元的感情故事,从来不是对于数额,而是愿意把身上最后几张纸币都掏出来的那份心意。
后来阿明还是花掉了那两百元。他买了两个建瓯特色的竹柄保温箱,一个绑在自己的电动车后座,一个强行塞给了小悠。“这样你早上送货时,豆浆就不会凉了。”小悠说着责怪的话,却认真系紧了保温箱的带子。
现在经过老街,常能看见送外卖的阿明和开小吃店的小悠在榕树下短暂相遇。一个递上还烫手的早餐,一个塞过来冰好的矿泉水。他们从没说过什么山盟海誓,但建瓯这座小城里,又多了一对把两百块过成两万块滋味的人。
或许真正的感情就是这样——不在金额大小,而在于你愿意把仅有的温暖,分给对方一半。就像那碗总冒着热气的锅边糊,简单,却足够让整个清晨都变得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