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品茶上课,茶艺课程体验茶韵
推开门,茶香就漫过来了。不是那种张扬的、扑鼻的香,是沉静的,一缕缕钻进鼻腔里,让整个人都安静下来。老师已经在茶席前坐着,朝我们点点头,示意自己找位置。今天这堂普洱品茶上课,感觉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
“很多人觉得,喝茶嘛,拿个杯子泡开就行了。”老师一边温着壶,一边慢悠悠地开口,“可普洱茶不一样,它是有生命的。你手里的这片叶子,可能来自几百年的古树,经历过云南的风雨。”她轻轻掰下一块茶饼,褐色叶片蜷缩着,看起来很不起眼。
从指尖到舌尖的旅程
热水冲下去的那一刻,变化就开始了。紧压的茶饼在水中舒展,像被唤醒的沉睡精灵。第一泡的茶汤颜色很浅,老师说这叫“温润泡”,主要是唤醒茶叶,这杯是不喝的。我学着别人的样子,把闻香杯凑近鼻子,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气,还带着点蜜糖的甜感。
到了第叁泡,茶汤变成透亮的琥珀色。老师说:“别急着喝,先感受。”我把茶杯端在手里,温度正好。茶汤入口的瞬间,真的很奇妙——起初有点微苦,但马上就会化开,然后舌尖上泛起持久的甜。那种甜不是糖的甜,是那种,嗯……像是山泉水的甘甜,很舒服。
我们尝了生普也尝了熟普。生普就像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茶气足,回甘强烈;熟普则像位温和的长者,口感醇厚顺滑。同一款茶,每个人喝出来的感受都不太一样。坐在我旁边的大姐说喝到了枣香,我却觉得更像是木头的陈香。老师说这都很正常,喝茶是很私人的体验。
茶艺课程里的慢哲学
在这堂茶艺课程中,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复杂的步骤,而是那种专注当下的状态。注水、出汤、分茶,每个动作都要慢,要稳。手机早就调成了静音,外面世界的喧嚣似乎都隔绝了。大家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轻,偶尔交流一下喝茶的感受,更多时候是安静地品味。
老师说,泡茶其实是在修炼自己的耐心。水温差几度,冲泡时间差几秒,出来的茶汤味道就完全不同。这让我想起平时生活总是急急忙忙的,连喝水都是咕咚咕咚灌下去,哪会这样静下心来,细细品味一杯茶的滋味?
我们轮流动手练习。第一次执壶,手都在微微发抖,生怕把水洒出来。老师笑着说没关系,放松就好。确实,越是紧张,动作越是僵硬。当我第叁次尝试时,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——手腕自然下垂,水流细而稳定,心里也不再那么慌乱。
茶汤在杯中轻轻晃动,光影流转。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茶韵”。那不单是茶的味道,更是泡茶、品茶过程中那种独特的节奏和意境。是茶叶在水中绽放的姿态,是茶香在空气里飘散的路径,是茶汤滑过喉咙后留下的余味,更是这份专注带来的内心平静。
课程结束时,窗外天色已暗。我们互相道别,带着一身茶香走进夜色。手里还握着老师送的一小包茶样,准备回家自己试试。今天的普洱品茶上课给了我很多启发,原来慢下来,才能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。茶如人生,需要细细品味,急不得,也快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