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同城饮茶,河间本地茶友相约品茗
这两天刷朋友圈,看见好几个河间的老友都在晒茶具。紫砂壶里冒着热气,盖碗旁边摆着新到的明前龙井,配文都是“下午得闲,谁来?”
说起来,河间人喝茶的习惯,好像就是这几年突然热闹起来的。早些年大家谈事情,要么饭馆里推杯换盏,要么咖啡馆里正襟危坐。如今倒好,一句“找个地方喝茶去”,成了最随性也最舒坦的邀约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我常去的那家茶馆在府右街角落,老板是本地人。第一次去时他正在冲泡漳平水仙,那股独特的兰花香气一下子就把我留住了。店里没有固定菜单,熟客来了,他只问一句:“今天想喝点什么样的?”是生普的劲道,白牡丹的甜润,还是咱们本地的金丝皇菊?
这种随心的河间同城饮茶方式,反倒让喝茶这件事变得特别轻松。不必懂太多茶道礼仪,也不用担心说错什么。重要的是那份闲适的心情——水沸了,茶沏上了,时间就慢了下来。
上周碰见位退休的老教师,他说现在每周固定来叁次。“比在家看电视强,”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“在这儿能遇见各色人等,听年轻人聊创业,听同龄人讲儿孙,偶尔还能学两招养壶的心得。”
一杯茶的距离
最有趣的是观察那些来谈事的年轻人。有次旁边坐了两个小伙子,看样子是初次合作,开始时都端着架子。等老板给他们换了叁泡茶,从肉桂喝到老白茶,俩人已经聊得热火朝天,连项目分成都能笑着讨价还价了。
这就是河间本地茶友相约品茗的魅力吧。茶桌好像有种特殊的磁场,再陌生的人,共享几泡茶后,语气都会自然几分。比在会议室正儿八经地谈判,效果好太多了。
老板有他的道理:“酒桌上谈成的生意,酒醒了可能就忘了。茶桌上定下的事,喝着茶慢慢想的,一般都靠谱。”
现在越来越多的河间年轻人加入了喝茶的行列。他们不太讲究传统套路,可能用紫砂壶泡着茉莉花茶,或用玻璃杯闷泡陈年普洱,但只要自己喝着舒服,谁又能说这不是正宗的茶味呢?
茶馆的角落里常年放着几个茶罐,贴着“茶友寄存”的标签。那是熟客们存在这儿的好茶,谁来都可以泡一壶。这种分享,让简单的喝茶多了几分人情味。
想想也是,在这座小城里,能有个地方让人安心坐下,喝杯热茶,说几句闲话,或者什么都不说,只是发会儿呆——这样的时光,千金不换啊。
窗外飘起细雨,老板又续了热水。茶台上那把养得油亮的紫砂壶,正冒着丝丝白气,像是这座城市里缓缓升腾的生活气息。下一次河间同城饮茶,也许就会遇见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