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陆那里有站小巷,安陆这条小巷位置在哪
安陆这条小巷位置在哪
前几天和老家亲戚视频,聊着聊着就提到安陆城里那条老巷子。表叔在电话那头扯着嗓子:"就西街口拐角,青石板路磨得发亮的那条!你小时候常蹲在那儿看蚂蚁搬家来着。"我举着手机直发愣——明明在记忆里清晰得像昨天的事,可真要在地图上标出具体位置,倒成了模糊的剪影。
说起来这巷子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名字。本地人都管它叫"站小巷",为什么非要加个"站"字呢?隔壁五金店老板老周给我解了惑:"早叁十年这里是等短途班车的点儿,去乡镇的车在这停靠,等人时就靠在墙根站着闲聊。"他边说边用搪瓷杯指着巷口的香樟树,"后来车站搬了,名字倒像刻进砖缝里似的留了下来。"
巷子窄得很有意思,两人并肩走刚好,要是骑自行车迎面遇上,得侧着身子才能过去。春天墙头会探出几枝栀子花,白花瓣落在青灰瓦楞上特别好看。最让我惦记的是中段那家铁皮屋檐下的豆腐脑摊,小时候总蹲在门槛上吃,摊主王婆会往碗里撒自家炒的黄豆,脆生生地响。
现在回去找这条安陆站小巷,倒是要费些功夫了。新城区的柏油马路修得宽敞,导航软件上搜"站小巷"叁个字,光标总在老城区转圈。上次回去还是靠闻着炸面窝的香味才找到方位——巷子深处那家早点铺居然还在,油锅滋啦声叁十年没变调。
站在巷口望进去,发现变化其实不小。原先裸露的电线都埋进了管线槽,墙面也统一刷成了月白色。倒是那些雕花木窗大多还保留着,只是多了不少不锈钢防盗网。拐角杂货店的玻璃柜里依然摆着彩色弹珠,不过旁边新增了共享充电宝的桩子。
住在巷尾的李老师正提着菜篮往外走,看见我就笑了:"来找童年了吧?"她指着墙根新划的停车位,"现在年轻人回来总抱怨车开不进来,可要是真把巷子拓宽了,怕又找不回那个味道了。"这话说得在理,窄巷里保留的不仅是空间尺度,更是某种让人心安的生活节奏。
豆腐脑摊现在由王婆的儿媳经营,听说我想拍照片,她特意从里屋端出蓝花边的老瓷碗:"用这个盛着拍才像样,现在都用一次性碗筷,总差些意思。"热腾腾的雾气升起来,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惦记着安陆这条小巷的位置。它像枚书签夹在城市发展的厚书里,标记着值得反复回味的段落。
临走时注意到巷口新钉了棕色的指示牌,上面既写着"站小巷",又标着英文翻译。看来这条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巷,终究还是被记在了更新的地图上。或许过些年再有人问起安陆哪里有条站小巷,手机导航就能直接带到巷口的栀子花树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