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密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哈密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24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听着就挺离谱的,哈密有个初中生,花八百块钱打了叁小时电话。我刚听说时,还琢磨着是不是听错了——现在谁还掏这么多钱打电话啊?发个微信视频不就解决了?

后来才弄明白,这孩子叫小军,在哈密一所普通中学念初二。他父亲常年在甘肃的建筑工地打工,一年回不了两次家。那部旧手机,成了父子俩唯一的联系。可工地信号时好时坏,视频通话总是卡顿,有时候说不上两句话就断了。

那个改变一切的夜晚

上个月底,小军数学考了满分,特别想告诉爸爸。偏偏那天晚上网络特别差,微信怎么也连不上。他跑到楼下小卖部,用公共电话打过去,结果父亲在嘈杂的工地上,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。

小军一着急,做了个让大人都吃惊的决定——他跑回家,拿出攒了两年的压岁钱,跑去电信营业厅,说要办最贵的国际长途业务。营业员都愣住了,再叁确认:“孩子,这八百块钱够你打叁个小时,确定要办吗?”小军攥着那些皱巴巴的钞票,用力点头。

那天晚上,他从七点打到十点。这叁个小时里,他把攒了半年的话都倒了出来——月考成绩、同桌的趣事、妈妈做的拉条子、邻居家的鸽子孵出小崽了……父亲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,偶尔传来几声咳嗽。

其实到后面,父子俩都没什么话说了,但谁也没舍得挂。小军后来跟我说:“能听见爸爸呼吸的声音,还有工地上隐隐约约的机器声,就觉得他就在身边。”

电话背后的故事

这事儿传开后,有人说这孩子傻,八百块能买多少东西啊。但小军的妈妈红着眼眶说,那晚孩子打完电话,是这半年来睡得最香的一次。

现在很多家庭都这样,父母外出打工,孩子留在老家。平时联系要么靠微信,要么简单通个电话。可冰冷的屏幕,哪比得上耳边的声音来得真实?

小军的班主任告诉我,那通电话之后,这孩子明显开朗了不少,上课也爱举手了。你说这八百块值不值得?有些东西,真的不能用钱来衡量。

隔壁张阿姨听说后直叹气:“现在这孩子,真是想爹想疯了。”可转过头,她给自己在乌鲁木齐读大学的女儿打了个长途,聊了整整一个钟头。

要说这哈密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表面看是孩子不懂事乱花钱,细想却让人鼻子发酸。在这个视频通话免费的年代,还有人愿意花天价打电话,图的是什么?不就是那份真真切切的陪伴感吗?

后来电信公司知道了这件事,派工作人员特意上门,给小军家免费升级了宽带。现在他和爸爸视频,画面清晰得连工地上扬起的灰尘都能看见。

不过小军说,他还是喜欢打电话。因为听着爸爸的声音,他可以在脑子里想象爸爸现在的样子——也许在抽烟,也许在笑,也许正看着他去年留下的全家福。

说真的,科技再发达,有些最朴素的联系方式,反而最能打动人心。就像那叁小时的通话,虽然贵,但对小军来说,恐怕是他这辈子最值得的花销之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