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海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体验学习课堂
这几天路过新威路,总能看到“威海品茶教室工作坊”暖黄色的灯箱。说来有趣,我这种平时用马克杯泡茶包的人,竟被橱窗里那套青瓷茶具勾住了脚步。
推门时铃铛轻响,穿棉麻裙子的茶艺师正俯身注水。蒸腾的茶雾里,她手腕轻轻一转,白瓷盖碗便漾出凤凰单丛的蜜兰香。“很多人觉得茶道太高深,”她笑着递来茶杯,“其实就像学做家常菜,火候到了自然香。”
茶香里的烟火气
第叁回来工作室,我终于学会了闻香。不是直接把鼻子凑近茶杯,而是像捧住清晨的栀子花那样,让掌心的温度唤醒沉睡的茶气。隔壁座的退休李老师常来,她说现在泡龙井终于不像在洗青菜了——水滚烫时高冲,看茶叶在玻璃杯里跳芭蕾,这才对得起明前春茶的鲜灵。
最热闹要数周末的亲子课。孩子们用小茶箩筛茉莉花,碎花瓣粘在鼻尖也顾不上擦。妈妈们围在老枞水仙的茶席前,比较着第二泡与第五泡汤色的变化。这种茶艺体验学习课堂没有繁琐的规矩,倒是像邻里串门般自在。
记得有次练习紫砂壶冲泡,我手抖得厉害。茶艺师扶住壶盖轻声说:“你看壶嘴对着客人是礼数,但最先要照顾的是握壶人的手心。茶汤温度刚好不烫手的时候,喝的人才会舒服。”原来所谓茶道,藏在这些与人方便的细节里。
时光淬炼的琥珀色
深秋午后我们尝老白茶,枣红色的茶汤在公道杯里晃出光斑。负责茶库的小陈打开陶罐,2015年的寿眉带着药香扑面而来。“茶叶在黑暗里等待转化,”他擦拭罐身的浮灰,“就像人需要独处的时光。”
那天我们聊起各自的喝茶缘由。穿格子衫的程序员说压力大时就来这里静坐,看茶叶沉浮能想起人生起伏。刚生完二胎的宝妈笑着展示手机里茶渍染黄的棉麻桌旗,那是孩子打翻茶杯留下的印记。在这个威海品茶教室工作坊,每道茶汤都浸泡着生活的原色。
最近我开始尝试调配调味茶。桂花乌龙里加少许陈皮,竟喝出童年梨膏糖的滋味。茶艺师姐姐夸我有天赋,其实不过是在一次次茶艺体验学习课堂里,慢慢读懂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——那些藏在叶脉里的山水,融在水温里的人情,终会在某个寻常午后,与你温柔相通。
窗外的合欢树开始落叶了。工作室新到的正山小种带着松烟香,我想下次该学着用盖碗泡英式红茶。毕竟在茶的世界里,永远有下一盏值得期待的温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