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河泄火的小巷子,双河烟火的小巷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2:18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要说咱们双河最有意思的地方,还得数那条被称作"泄火巷"的老街。巷口那棵歪脖子槐树少说也有百来岁了,春天飘絮秋天落叶,总能把青石板路铺得毛茸茸的。住在巷尾的王奶奶常说,这巷子就像个喘着粗气的老人,青砖缝里都冒着故事。

清晨五点半,老陈的豆浆铺准时飘起炊烟。他那口磨盘比我年纪都大,豆子倒进去吱呀呀转着,乳白的浆汁就顺着石槽流进木桶。"现磨的才够味儿",老陈总这么念叨,顺手给赶早班的自行车队递上热腾腾的豆腐脑。巷子就是在这时候醒过来的——送奶车的铃铛声,早点摊的滋啦声,还有谁家窗户里飘出的收音机戏曲,热热闹闹地搅和在一起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午后的阳光斜斜地切过屋檐,把晾衣绳上的衬衫染成暖黄色。修鞋匠老周坐在他的小马扎上,眼镜滑到鼻尖,手里的锥子却稳当得很。隔壁理发店的吹风机嗡嗡响着,偶尔传来街坊聊天的笑声。这时候要是路过老孙家厨房窗外,准能闻到红烧肉下锅的焦香——他家的冰糖总是炒得特别透,光是闻着就让人走不动道。

要说这双河泄火的小巷子最动人的,还是夜里七点后的光景。各家各户的灯光从窗户里漏出来,在青石板上拼出暖融融的格子。下棋的老人们还在路灯下争得面红耳赤,孩子们趴在井台边数星星。晚风路过巷子时总会慢下来,带着谁家熬中药的苦香,混着夜来甜的清冽,酿成特别安心的味道。

去年巷子口要拆迁的消息传开来,大家突然都变得爱串门了。李婶端着她拿手的腌萝卜挨家送,王爷爷把珍藏的老照片都翻出来。后来听说这条双河烟火的小巷风情被列入了保护名录,那个周末整条巷子都飘着桂花酒的香气。老陈特意多磨了叁十斤豆浆,说是要让大家记住这巷子原本的味道。

现在偶尔还能看见外地来的画家在巷子里写生,画我们这歪歪扭扭的晾衣杆,画墙头打盹的花猫。有个北京来的摄影师说,你们这条巷子啊,活得像首还没写完的诗。我倒觉得,它更像老陈那锅永远咕嘟着的豆浆,温吞吞地煨着日子,把平常烟火熬成了金不换的时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