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品茶工作室,龙泉茶室品茗雅集
推开龙泉品茶工作室那扇老榆木门时,正好瞥见茶艺师提着铸铁壶往紫砂壶里注水。水汽氤氲间,她手腕轻轻转动,壶嘴划出柔和的弧度。这个动作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外公沏茶的模样——原来有些东西从未改变。
茶艺师小陈是我在这里认识的第叁个朋友。她总说,龙泉品茶工作室最珍贵的不是那些珍藏的老茶,而是总能在恰当的时候,给你恰好的温度。记得去年深秋,我带着满身寒气推门进来,她什么也没问,只默默端来一盏陈年普洱。茶汤入口的瞬间,暖意从喉咙缓缓滑进胃里,再蔓延到指尖。
茶室里的时光印记
龙泉茶室品茗雅集每月都会举办,但从不刻意宣传。来的人多是熟客,或是熟客带来的新朋友。上周末的茶会来了位银发老人,带着自己收藏的八十年代茯砖。他说这茶比自己的孩子还年长几岁,大家听了都笑。但当茶香在室内弥漫开来时,所有人都安静了——那是时间沉淀的味道,带着淡淡的药香和陈韵。
在这里喝茶很随意,不必担心不懂茶道礼仪。小陈常说:“茶嘛,最终都是要喝进肚子里的,自在最重要。” 有一次我看见个年轻人紧张地端着建盏,手都在发抖。小陈走过去,随意地拿起自己那杯一饮而尽:“放心,咱们这儿不讲究那些虚的。”
墙角那个景德镇青花瓷罐里,总是装着当季最适合喝的茶。春天是明前龙井,夏天是凤凰单丛,入秋后就成了正山小种,冬天则换成了熟普。这种顺应时令的变化,让每次来访都带着些许期待——今天会遇上什么茶呢?
茶客们的故事往往比茶更有滋味。上周叁下午,隔壁公司的李总进来歇脚,说起他刚创业时,就是在这张茶桌上拿到了第一笔投资。“当时紧张得连茶味都尝不出来,”他摩挲着光滑的桌面笑道,“现在反倒能静下心来品茶了。”
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个雨天,工作室里只有我和一位专注喝茶的中年人。他仔细闻着杯底香,忽然说:“这泡铁观音,让我想起家乡。”原来他老家就在安溪,却已经十年没回去了。那天我们聊到打烊,对于茶,也对于故乡。
茶香里的人生百味
龙泉品茶工作室的妙处在于,它既专业又不失烟火气。茶柜上万元一斤的古树茶旁边,可能就放着茶农自家留着的口粮茶。小陈说:“好茶不在价格,而在是否适合你。” 这句话,何尝不像在说人生呢?
茶室最近新来了个“九零后”茶艺师小林,给传统的龙泉茶室品茗雅集带来了新意。她尝试把传统茶道和现代生活结合,设计了简便的办公室泡茶法,还教大家用普通玻璃杯也能泡出好茶。“让喝茶回归日常,”她说,“这才是茶道的精神。”
上个月我带了位外国客户来这里谈事,小陈用简单的英语介绍中国茶文化。客户后来告诉我,那个下午比任何商务宴请都让人印象深刻。确实,在茶香中,许多事都变得简单了。
如今每次路过这条街,我都会不自觉地在龙泉品茶工作室门前放慢脚步。有时候只是喝杯茶歇歇脚,有时候什么也不做,就看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茶海上,光影随着茶汤一起流动。在这个快步向前的时代,能有这样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角落,实在是件幸运的事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人来了又走,但龙泉品茶工作室那盏永远温热的茶,始终在那里等着推门而入的人。或许明天,你又会在那里遇见什么样的故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