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火车站小巷子,乐山站旁小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08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出乐山火车站,空气里还飘着股铁轨的味儿,我就让人给围上了。全是拉客的师傅,嗓门一个比一个亮。“帅哥,走哪儿嘛?”“坐车不?马上走!”我摆摆手,从人群里钻出来,心里头早有了打算。这回啊,不去瞧那顶顶有名的大佛,也不奔着游客扎堆的网红馆子,我就想看看,那火车站后头,地图上找不着名字的乐山火车站小巷子,到底是个什么光景。

绕过气派的站前广场,往右一拐,喧闹声就像被掐断了似的,陡然低了下去。眼前是条窄窄的坡路,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皮斑斑驳驳的,露着里头砖头的本色。这儿就是乐山站旁小街巷了。我刚站定,一股复杂的气味就钻进了鼻子。是菜籽油下锅的焦香,混合着旁边水果摊上橘子皮的清苦,隐隐约约,似乎还能闻到一点潮湿的、老木头才能散发出的味道。

巷子里的呼吸

我顺着坡往下走。脚底下是青石板,不算平整,走起来得留点神。一个老太太坐在自家门槛上,慢悠悠地择着豆角,脚边趴着条黄狗,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地。她抬眼看了看我,眼神里没什么惊奇,又低下头忙活手里的活儿了。这乐山火车站小巷子,好像跟我见过的别处老街不太一样。它离车站这么近,却没有被那股子行色匆匆的劲儿给传染了,自有它的一套节奏。

巷子窄,两边住户的窗户几乎能碰着对面人家的。这会儿正是午后,太阳斜斜地照进来,把晾在竹竿上的衣裳映得透亮。一件白衬衫滴着水,水珠落在地上,溅开一小圈深色的印记。旁边理发店的老师傅,正给一个老头子修面,手里的剃刀刮得嗤嗤响,那声音听着竟有些催眠。我靠在墙边看了好一会儿,心里琢磨,这乐山站旁小街巷,就像火车站的另一副面孔。前面是轰鸣的现代节奏,后头藏着的,却是这样一幅不紧不慢、过着自己小日子的光景。

再往前,是个岔路口,稍微宽敞了些,也热闹了些。几家小馆子挨着,炉灶就支在门外,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。卖的是些最寻常的吃食:豆花饭、跷脚牛肉、排骨面。我找了个小凳子坐下,要了碗豆花。老板是个黑瘦的中年人,话不多,动作利索。雪白的豆花颤巍巍地盛在粗陶碗里,配上红油蘸水,吃得我鼻尖微微冒汗。旁边桌是几个刚下火车的工人,端着大碗面,吸溜得山响,一边吃一边用本地话大声聊着天。我忽然觉得,这地方,才是活色生香的。

巷子深处,还藏着个老式剃头铺子,不是发廊,是真正意义上的剃头铺。红白蓝叁色的转筒懒洋洋地转着,里头就一把铸铁的升降椅,皮垫子都裂了缝。老师傅靠在门口竹椅上打盹。这景象,让我恍惚了一下,好像时间在这儿打了个盹,走得比别处慢了许多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灯一盏一盏亮了。不是那种晃眼的白炽灯,多是些昏黄的光,从窗户里,从店铺门口溢出来,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我往回走,又闻到了那股混合的气味,只是这会儿,饭菜的香气更浓了些。走出巷口,重回火车站广场,灯光璀璨,人声鼎沸,仿佛是两个世界。我回头又望了一眼那幽深的乐山火车站小巷子,它静静地卧在那里,像城市的一个温暖的角落,安顿着最寻常的日子,也收留着我这样偶然闯入的过客。这一趟,没去看大佛,心里却好像也被什么东西轻轻抚过了一般,挺踏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