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丹江口学生3小时800元通话
那个不寻常的夜晚
电话铃声响起时,王老师刚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。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,他迟疑了一下,还是按下了接听键。“王老师...我是李小军。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,还带着点鼻音,像是刚哭过。王老师心里一紧,这个平时在班里不太起眼的学生,怎么会这么晚给他打电话?
“小军,怎么了?慢慢说。”王老师把手机换到另一边,起身去倒了杯水。他以为这通电话顶多十几分钟,没想到,墙上的挂钟指针不知不觉就走过了叁个小时。
藏在心底的秘密
“我爸说...这个月又要去外地打工了。”小军的声音越来越低,“他们今年在家呆了不到二十天。”这句话像是打开了某个闸门,接下来的时间里,这个十四岁的男孩断断续续地说起了很多事——妈妈在服装厂经常加班到深夜,奶奶的风湿病又犯了,上次月考数学没考好不敢告诉家里......
王老师静静地听着,偶尔插一两句。他想起小军坐在教室后排的样子,总是安安静静的,作业按时交,成绩中等,是那种最容易让老师忽略的学生。谁能想到,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心里装着这么多心事?
最让王老师意外的是,小军突然提到:“我攒了整整一年的零花钱,差不多有八百块了。”王老师正疑惑这孩子为什么要说这个,小军接下来的话让他愣住了:“我想用这些钱,每周跟您打一次电话,就像今晚这样,可以说说话...”
不只是通话时间
听到“八百块”这个数字,王老师心里咯噔一下。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,这绝对是一笔巨款。他想象着这个男孩是怎样一分一角地攒下这些钱的——可能放弃了心心念念的球鞋,可能在同学们买零食时默默走开,可能在炎热的夏天连瓶冰水都舍不得买。
“小军,你听老师说...”王老师组织着语言,既不能伤害孩子的感情,又要让他明白这钱不该这样花。但小军急切地打断了他:“老师,我不是要浪费钱!我只是...只是找不到人说话。”
这句话让王老师沉默了。他意识到,这通丹江口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背后,根本不是一个孩子在胡闹,而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寻求理解和陪伴。那些看似琐碎的烦恼,对少年来说却是压在心头的巨石。
夜深了,窗外的灯火一盏盏熄灭,只有王老师书房里的灯还亮着。他听着电话那头孩子渐渐轻松起来的声音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这些丹江口学生3小时800元通话的意义,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师生交流。
未被说出口的约定
通话接近尾声时,小军的声音明显轻快了许多。“老师,我是不是说太多了?您该休息了吧?”王老师看着窗外泛白的天色,温和地笑了:“这样吧,以后每周五放学后,你来我办公室坐坐,咱们聊聊天。至于那八百块...”他顿了顿,“留着给你奶奶买点营养品,好吗?”
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,然后传来压抑的抽泣声。“谢谢老师...”小军的声音有些发抖,但这次不是因为难过,而是因为感动。
挂掉电话后,王老师久久没有起身。他想起班上其他四十多个学生,他们当中,还有多少个小军?还有多少个孩子把心事藏在心底,等待着有人能停下来,认真听他们说说话?
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书房,王老师在教案本上轻轻写下几个字:多倾听,多关注。这个普通的夜晚,因为这通不寻常的丹江口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让他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有时候,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什么大道理,只是一双愿意倾听的耳朵,和一颗愿意理解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