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附近学生50元一小时陪孩子
这两天在小区布告栏看到张纸条,写着"和田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",下面还附了电话号码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这行字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现在家教市场都这么直白了吗?
我照着号码打过去,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清亮的男孩。他说自己是附近中学的初叁学生,想利用放学时间帮小学生辅导作业。"阿姨您别误会,就是看着隔壁栋的弟弟写作业,带着背背课文。"他在电话里解释时,能听见那边传来书包拉链开合的声音。
孩子们的新零钱罐
后来在菜市场遇到邻居张姐,她正让读初二的女儿给摊主孩子补数学。"反正放学闲着也是闲着,现在附近学生50元一小时陪孩子挺普遍的。"张姐边说边挑着西红柿,"我家丫头用这钱买了套《叁体》,还剩不少呢。"
转过街角,果然看见那女孩蹲在菜筐旁,正用树枝在地上画几何图形。穿校服的中学生和穿花裙子的小女孩头碰着头,那画面莫名温馨。
其实想想也是,我们小时候不也常被爸妈托付给邻居大哥哥大姐姐?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明码标价。隔壁王叔倒是看得开:"总比孩子们盯着手机强吧?至少是正经事。"
昨天下午经过社区花园,树荫下坐着叁对这样的"临时师生"。有个扎马尾的初中女生正在教折纸,彩纸在她指间翻飞成小船。旁边的小男孩看得入神,连冰淇淋化了都没察觉。这种陪伴,或许真不是单纯用钱能衡量的。
不过这事也得看具体情况。对面楼的李老师提醒说,最好通过熟人介绍,或者直接在社区群里找知根知底的孩子。毕竟涉及到安全问题,还是谨慎些好。
今晚散步时,看见有个初中男生背着双肩包从楼道里出来,身后跟着欢天喜地的小学生。"明天还来吗?"小孩扯着大孩子的衣角。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像是系在了一起。
或许这种邻里间的互助学习,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。就像小区梧桐树下新冒的嫩芽,不知什么时候,就已经绿成了一片荫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