奎屯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,奎屯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
最近在奎屯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有人提起微信附近人的事儿。那天路过菜市场,两个阿姨边挑西红柿边嘀咕:“现在年轻人找朋友可真方便,不像咱们那会儿…”后面的话我没听清,但心里莫名想起总在朋友圈刷到的那个词——奎屯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。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时我也愣了。100块钱能在奎屯做什么呢?差不多是五碗牛肉面的价钱,或者打车绕城区转两圈。可现在居然成了交个朋友的价码,这世道变化快得让人措手不及。
我有个表弟去年从乌鲁木齐回来,在奎屯开了家奶茶店。生意不温不火的那阵子,他也试过在附近人里找客户。“姐你不知道,”有回他跟我说,“那些人开口闭口都是‘奎屯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’,把我给整懵了。”他挠着头笑,“我本来就想发发奶茶优惠券,结果好多人误会我是干别的。”
那些藏在手机背后的故事
老张在奎屯开出租车十几年了,他告诉我,晚上在酒店门口等客时,经常看见年轻人盯着手机屏幕来回划拉。“屏幕上那个小绿点转啊转的,然后露出失望的表情。”老张摇下车窗吐个烟圈,“有回个小伙子上车就抱怨,说在奎屯微信附近人里转了叁天,花出去小一千,连个靠谱的都没遇上。”
这让我想起小区里住的李阿姨,她女儿去年网恋被骗了两万块。现在李阿姨见人就念叨:“可得管好自家孩子,那手机里花花世界太害人!”她总站在单元门口,忧心忡忡地看着那些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。
不过话说回来,在奎屯这样的小城,年轻人能玩的确实不多。电影院就两家,奶茶店倒是开了十几家,可总不能天天喝奶茶。所以微信附近人成了他们排遣寂寞的窗口,虽然这个窗口要价100一次,但总比一个人对着四面墙强。
我认识个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姑娘小杨,她说过这么件事:有天下班无聊,她也试着打开了附近的人。结果跳出来的第一个打招呼就是“奎屯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”。“我当时手一抖,手机差点掉泡面碗里。”小杨现在说起来还觉得好笑,“我就是想找人拼个团购火锅,怎么搞得跟做地下交易似的。”
这种经历在奎屯好像挺普遍。夜市卖烤串的马大哥说,经常有年轻顾客边等烤肉边吐槽,说在附近人里遇到的不是微商就是搞特殊服务的。“好好的聊天功能,怎么在奎屯就变味了呢?”马大哥翻着肉串直摇头。
或许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网络生态。在奎屯,微信附近人的使用方式似乎格外实际。没有北上广那些虚头巴脑的文艺范儿,直接标价100元一次,倒也是种直来直去的爽快。只是这种爽快背后,藏着多少人的孤独和无奈?
前几天路过世纪大厦,看见几个年轻人坐在台阶上玩手机。其中一个忽然笑起来:“这个实在,直接写奎屯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,比那些绕弯子的强。”他朋友接话:“要是真能花100块找个聊得来的,这钱花得值。”
这话让我站在红绿灯下发了好一会儿呆。现在的人已经习惯用金钱来衡量陪伴了吗?100块买一小时倾诉,或者买片刻温暖,在奎屯这样的城市里,到底算贵还是便宜?
夜幕降临,奎屯的灯火次第亮起。无数个手机屏幕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闪烁,那个绿色的小图标背后,藏着多少对于奎屯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的故事。可能明天太阳升起时,又会有人对着手机犹豫——要不要也试试这100块钱的缘分?